抗“疫”也要抗“抑” | 疫情期间青少年情绪处理小技巧

最近,疫情重灾区的广州,8天破万,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11月10日起,全市除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外,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

受疫情影响,线下教育按下暂停键,居家上网课成为很多青少年的生活常态。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何识别和应对疫情期间青少年情绪问题,以下给大家列举了一些小建议:


警惕三种症状

01

情绪方面

因不能外出活动自由受限,对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烦躁、郁闷,因担忧疫情会影响学业而焦虑,因长时间居家更容易生气、愤怒。

02

行为方面

容易吵闹、哭泣、比平常粘人、沉默少语、发呆不动、注意力分散、尿频,因迷恋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可能出现攻击暴力行为。

03

生理方面

由于情绪紧张、运动量减少,出现食欲减退、拒食或贪食,难以入睡、早醒、做噩梦以及其他躯体不适。

运用四种技巧

01

正确认识情绪

当出现焦虑、抑郁、恐慌或孤独等负面情绪,不要一味压抑。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可通过看书,听音乐等行为转移注意力,或者进行想象放松训练、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

02

保持作息稳定

调整睡眠作息,放下手机,早睡早起;保持健康饮食,多食富含维C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探索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跳操、跳绳,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每天保证约半小时运动时间。

03

合理安排学习

将一整天的生活如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做成一张时间安排表,遵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参加网络学习,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做一些平常喜欢、简单的事情如看书、画画、唱歌、练字等丰富生活,转移注意力,增加生活乐趣。

04

增加亲子互动

和父母一起聊天、下棋,共读一本书分享读后感,一起打扫卫生、合作烹饪一顿美食,体会亲情温暖。通过远程方式如视频、电话等与不能见面的家人、朋友、同学保持积极联系,相互倾诉,彼此提供情感支持,共同渡过艰难时刻。

如果孩子遇到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可以拨打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援助热线电话“12355”,必要时到医院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