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9)|孔子说大道要让民众知晓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能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见去做事,但难以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读]

可:可以。

孔子认为,大道无处不在,但由于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能普遍提高,他们对大道能不自觉地遵循使用,却不能自发地理解。

一件事情,尤其是涉及政治层面的事务,想要让所有的人都理解其中的道理,确实很难。

人类文明之始,在民智未开之时,是不适用民主制度的。

孔子认为,老百姓知道该怎么做,就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百姓疑惑而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设法引导、教化,甚至强制他们。

这就要求统治阶级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所有人加以教育,让普通的民众也能掌握知识懂得礼仪。

[读后启示]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是指善于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特征。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也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想象时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对别人提出的原理和结论,不盲目接受,而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评价,创造性地去认识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提出新的解释和结论。

人类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很懵懂的,但是又对周边的事物产生了好奇,于是人类便开始探索这个世界。

人类把探索这个世界得到的认知累积在一起,这便是知识。

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又增添了我们的知识。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类探索知识从劳动中产生的,同样表达了劳动人民热爱自然,改造自然,崇尚正义、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