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个在所有关系中通杀的秘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要去揣测他人的行为,你有可以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听着一个小伙伴吐槽自己对另一半行为的猜测,我忍不住说了句为什么不直接问对方呢?

你有猜测的这个时间,都够问个来回了。

你是否反思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总是人际关系里的'情绪侦探'?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中说:"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怎么对我们,但能控制自己怎么对自己。"

记住:一个在所有关系中通杀的秘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要去揣测别人为什么这么对你,你有三把钥匙,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所有关系痛苦的本质:你把自己活成了对方的'附属咨询师'。

01

终极法则:感受优先

一个小伙伴在遭受对象的冷暴力后,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闹矛盾的那几天,她吃不好睡不好。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直到两人分手后复盘,她才意识到,有问题的是对方,而非自己。

不以自己感受为主的人,通常遇到他人甩锅,都会想着自证清白。

而如果以自己感受为先的人,则会直接问:我们需要谈谈,近期你的沉默。

而后会明确划分各自的责任。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脑(杏仁核)过度活跃会降低智商20%。

另外,长期揣测他人会引发"关系型焦虑症"。

因此,为了关系的健康成长,少揣测,多提问。

记住,凡是自己感受不到的,那就是没有。

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

02

三把钥匙实操手册

如果别人让你不爽,你可以选择离开,而非纠缠。

在关系里,你有三把钥匙可用: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

在《太阳的后裔》热播时,网友们说很喜欢男女主对待感情的态度,喜欢就直说,一切都摆在明面上。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如此。

直白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比如我需要你提前跟我说你的行踪,这对信任很重要。

当你沉默不语时,我感到很难过,希望你能将内心的想法告诉我。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的女主,她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但她也需要看自己的心理医生。

某次,她对着自己的治疗师发火,而那个治疗师却回应道:"你现在的愤怒是想保护什么?"

她之所以要去看医生,是和将要谈婚论嫁的男友分手了,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搞得一团糟。

而真相是,不是分手的问题,而是她对未来的迷茫,对没有足够的钱养活孩子的焦虑,导致她将问题甩锅给分手的男友。

当她明白这一点后,就是释怀了,且也有勇气奔向未来了。

不论现在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都可以打明牌。

在关系中,我们要做到的是只筛选,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即可。

有一个案例,一个女性的对象非常渣,但是她也不舍得分。

经过咨询师的询问,才知道两人在那方面非常合拍,她舍不得分。但后来,她意识到两人的关系不健康,后来还是离开了。

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标准,比如支持型、积极型,以及真实型。如果发现对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直接略过。

对关系的断舍离,我们可以定期执行,将不合适的踢出自己的社交圈。

最后不纠缠,这其实是给自己设置情绪止损点。

当感受到自己被冒犯时,反思这是不是触碰到了底线。如果是,就可以平静地离开。

有人在得知另一半背叛自己时,因为沉没成本而原谅了对方,后来多半两人还是会分开。

大概率是那个背叛过的人,被发现又背叛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不要为对方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线。

即使你降到无可再降,也不会换来对方的感激。

03

现实应用

不论是在什么场景,我们都可以直接将三把钥匙应用于日常中。

曾听过一个姐姐和朋友聊天,她谈及工作,说自己主动跟上司坦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工作,可以分配什么任务给自己。

这样她就不用担心接到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能配合上司和同事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一个家里,有的父母没有边界感,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自己地附属品。

比如过年期间,谈及各种令人讨厌的话题,过分插手孩子的生活,甚至精确到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即使面对至亲,我们可以打明牌,告诉他们这个话题让自己不舒服,以后不要再说了。

如果对方仍不改变,就可以提前离开。比如有朋友春节回家待三天,再出去玩几天,然后上班。

在爱情里,也可以告诉对方自己要什么,而不是让对方猜。如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那就可以离开。

其实,所有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打明牌是对自己诚实,
只筛选是对自己负责,
不纠缠是对自己慈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