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天问(十二)


昨天我们聊了大禹的功绩与婚姻,接下来我们聊“启夺益位”的故事。

“启夺益位”指的是大禹之子启通过一系列行动,最终从伯益手中夺取了王位的事件。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niè)。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jū),而无害厥躬(jué gōng)。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启想取代益成为君王,突然遭到了麻烦。为什么启虽遭难,却能从拘禁中逃脱?

益与启两个部族交战,箭如雨下,而启却没有受到伤害。为什么益的统治权被夺去,而禹的后代却能繁荣昌盛?

启急切地向上帝祭祀并得到了《九辩》和《九歌》。为什么这样贤良勤勉的儿子却会害死自己的母亲,让母亲的尸骨散落遍地?

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声望达到了顶峰。他原本打算遵循古老的禅让制传统,将王位传给一位贤能之人。而这位被选中的贤能之人便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伯益。

伯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予嬴姓,并且他在畜牧业方面,特别是在训鸟和驯兽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这使得大禹对他极为赏识,并决定将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在此之前,大禹曾推荐皋陶为继承人,但遗憾的是,皋陶早逝,这使得大禹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最终,大禹选择了伯益,希望他能继续带领部落走向繁荣。

后来,大禹巡视东方诸侯的时候,在会稽病逝。大禹去世后,伯益按照禅让制的传统,为大禹服丧三年,并将帝位禅让给大禹之子启。然而,这一禅让可能并非出于伯益的自愿,而是迫于启的势力。

因为伯益当继承人的时间太短,天下的人民还没有归心,相反,天下的百姓因为启有贤德的名声,而更支持启,诸侯因为启是大禹的儿子,纷纷去朝拜启而不去朝拜伯益。于是启便继承了天子之位,就是“帝启”。

但也有史料明确记载:“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这说明在大禹去世后,伯益曾一度代替大禹成为领袖,并拘禁了启。但启并不甘心,他发起了反击,最终杀死伯益,继承了王位。

另外,还有史料提到,“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进一步证实了启和伯益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叛乱”的启曾遭伯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但因为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最后启杀死了伯益继承了王位。

启与伯益为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启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伯益,继承了王位,从而建立了夏朝。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禅让制”向“家天下”的转变。

帝启即位之后,“有扈氏”部族认为帝启即位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位行为,不服,于是起兵反抗,帝启率领军队讨伐,双方大战于甘,史称“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在大禹当上联盟首领之后,有扈氏就心生不服。于是,禹发动了“攻有扈”的战争,“以行其教”,即将战争与文教相结合,最终战胜了有扈氏。而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在“甘之战”中,启除了采用军事打击外,还加强了思想攻势,提出这次军事行动是“替天行道”,“代天行罚”。战争打得十分激烈,但最终夏后氏获得胜利,有扈氏被打败,其族沦为牧奴。

甘之战后,帝启巩固了帝位,各地的诸侯都来朝拜帝启,夏王朝统治得以稳定。这场战争夏王朝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原大地就此进入新的文明阶段。

帝启继承和发扬了大禹的一些规章制度,让九州的土地都种上了五谷,粮食连年丰收。还派使臣按岁时春秋到越地拜祭大禹,并且在南山上建立大禹的宗庙。

帝启在掌握夏朝实权后,初期尚能勤勉治国。然而,等到政权稍安的时候,他开始不务政事,整日纵情享乐,荒淫无度,导致家庭内部起了争斗。

帝启十一年,他的儿子武观因某种原因被放逐到西河。然而,五年后,即帝启十五年,武观在西河发动叛乱,史称“武观之乱”。

面对武观的叛乱,帝启迅速作出反应,派彭伯寿率领军队征伐西河,很快就镇压了武观的叛乱,武观归顺,之后率领部族东迁。

帝启十六年,这位夏朝的第二位君主去世。

帝启死后,他的长子太康即位,迁都斟鄩(zhēn xún)(今河南巩义)。

帝启晚年的荒淫无度和家庭争斗,不仅影响了夏朝的政治稳定,也为后来的太康失国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那么,关于屈原提出“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的疑问,西汉时的《淮南子》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禹治理洪水,打通轩辕山时,化作大熊开山。禹对妻子涂山氏说:“如果送饭的话,听到敲鼓声再来。”

禹不小心踏动石块,恰巧落到鼓上。涂山氏赶来送饭,见到丈夫变成熊的样子,羞惭地逃开了。到了嵩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

禹追来喊道:“还给我儿子!”大石从北方裂开,生出了启,山石碎裂,母亲死去,尸骨散布四方,化为天地万物。而启这个名字,与石头开裂有关。

所以说,动物尚有反哺之情,原始人自然知道感念母亲的恩情,更何况是像启这样贤良勤勉的儿子,怎么会害死自己的母亲呢!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我们学习了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这节主要围绕夏代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包括禹与涂山之女的婚姻、鲧治水而受监禁致死...
    碧彧阅读 656评论 4 58
  • 昨天我们简单介绍了《天问》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夏、商、周三代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史实提出问题,展现了自诗...
    碧彧阅读 749评论 8 55
  • 昨天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屈原的长诗《天问》。《天问》中,屈原对天地、阴阳、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以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碧彧阅读 810评论 8 52
  • 昨天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小节。在这一节中,诗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天地、阴阳的疑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
    碧彧阅读 664评论 4 54
  •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
    汉唐雄风阅读 3,045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