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套日本作家陈舜臣的一套好书,《山河犹存:燃烧的中国魂》,编辑给的上架建议是历史,但其实这是一本小说。毕竟整本书的主人公温世航以及他所在的组织同舟会、同风会,甚至于串联整个主人公行程的金顺记,都是虚构的。但这部书又确确实实是记录的历史,是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到1933年那段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历史事实。温世航是作者设计在小说中的亲历者,他和他的朋友们用小说的语言,用亲身的经历的写法把这些史实串了起来,既不失历史的真实又有着亲历者的感受。书籍上记载的历史也就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有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在其中,历史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也让我们见证了更多的无奈。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国力日益强盛,反观中国则因为鸦片战争而日益衰落,日本和西方世界同样成了瓜分中国的一份子。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每况愈下,中日《二十一条》的签订,更是雪上加霜。但在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派出了援助物资到达日本,中日关系稍有缓和。
《山河犹存》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虽然受到援助,但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未把中国看在眼里,反而对中国的进步人士进行了残酷的迫害。王希天,这个为在日中国劳工的生存权益不断斗争的留学生,被日本警察和军部趁地震混乱的机会而杀害。这是这本小说的第一个历史真实故事,曾经被遗忘的王希天,又再次被我们记起。
小说中同样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在日留学生的生存状况,无论是作者笔下的温世航还是在地震中同样失踪的吴康,同舟会的其他成员赵锡堂、刘继泰、郭浩安、陶芳韵等等,在日本的生存状况都不是特别好的。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进步人士来说,日本却也是学习先进的治国理念,挽救中国,最为便捷的国家。就连国父孙中山都要去日本寻求帮助。书中对这段史实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温世航更是被作者设计为陪同人员,亲身见证了这段历史,感受了孙文的风采,表达了向他的敬意,当然也为其鞠躬尽瘁的精神而缅怀。回国不久的孙中山突然的病逝,让那段中国历史蒙上了更加黑暗的颜色。
《山河犹存》毕竟还是一部小说,书中虚构的那些人物,更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激情,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在书中为中国所做的努力,不就是曾经爱国青年的典范吗?这些也需要我们铭记在心。中国因为有了他们才能重获新生,他们是在为中国不受列强欺侮,始终不断抗争的代表,是曾经中国的希望。特别是当中还有几个女性角色,让我记忆尤深。陆慈泉,在广东商会与国民政府的斗争中是出了大力的,他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促成广东商会陈伯廉向孙中山政府宣誓效忠;而温世航一直喜欢着的女人陶芳韵,一直从事着秘密活动,以至于完全放弃了个人的生活,中国正因为有了他们为代表的爱国青年,才有了今天,他们才是真正燃烧的中国魂。
陈舜臣,作为日本籍华人作家,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华人作家的拳拳热情。当然他的这本《山河犹存》在“一二八事变”之后就草草结束了,之后中日发生了15年的战争。相信这是作为一个日本华人作家无法言说的历史,但却又是一段我们无法忘记的历史。在夹缝中的日籍华人作家能记录下中日关系那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中国人的奋斗和抗争,让日本读者也能了解中国,了解曾经有着这么多热血中国青年,为了他们的国家燃烧着他们的中国魂。这把火不曾熄灭,并将继续燃烧下去,《山河优存》,山河将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