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犹存,壮心不改

《山河犹存:燃烧的中国魂》作者是日本作家陈舜臣。这本书讲述的是1923九月关东大地震年到1933年上海事变十年间中日关系的变化。以虚构主人公为线索叙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

在这本书里,人物关系和各方面势力都比较复杂,但是,不变的是,身为中国人,每个的不变的中国心。作者在体现这个主旨时,能够在书中看到作者的心思。

从叙事方面讲,采用的是虚拟主人公加真实历史人物交织的叙述故事的手法。

这本书延续了作者《鸦片战争》的手法,继续采用虚拟一个主人公,配合真实在历史上出现的人物,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极大程度还原历史,去真切感受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小人物的不同程度的爱国心,更有共情感。

这个故事里,温世航是虚构的,但是孙中山去日本寻求帮助、抱病北上、呼吁共和这是真实发生,创造社在日本的兴起,宣扬文学改革的事情也为我们真实还原历史背景,甚至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在艰难情况下做出“东北易帜”的决定后中日双方的揣测也都很真实客观。看似是写虚构小说,但处处又透露真历史真实。

不做全能主角,多角度叙事,更为可观。

这本书里没有将主人公塑造成全能型人物,他向我们诉说不到的地方,他的朋友就来补充,有中国同胞,也有日本的一些军界报社设人士,故没有大幅度倾向中国,也没有很负面来宣扬日本,总体比较客观。

主线是主人公温世航来叙述,我们那也随着他的行踪来回穿梭在中日之间。以温的视角了解他自己的立场,随着的叙述,感受他的成长。通过他与别人的接触知道了当时很多的派别的处境:地下党芳韵和她的同伴们的艰难危险,金顺记的主人们和日本的关系错综复杂,华侨或南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本土,中国新时代新新势力此起彼伏,在日本除了主战派也有一些温和派……整个十年里中日关系演变,通过温世航的叙述,以及次要人物的补充,较为客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部大作内容也是比较丰富。

整个主线是浓郁的、杀气腾腾的、变幻莫测的政治事件,从一开始的“王希天失踪案”到后来的“孙文访日”,后来的“黄埔军校”、“军阀混战”等局面,都是政治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界的人物对中国的关注。

除了政治主线外,还有很多内容,比如主人公温世航的情感故事,围绕着中日三名女性——泷口信子、增田凌子、陶芳韵——展开,这个就很有日本小说的特点,不同于中国夫妻关系的“忠诚度”高,在情爱方面,较为随心随意,确实好很有日本特色。

秘色瓷

甚至还写到了传统文化,比如越州秘色瓷,温世航作为外国夫妇的向导,对瓷器文物传统文化的补充,也是很出彩的,还有讲到宦官高述从宫里偷出文物来贩卖,既能看出作者的底蕴,也能反应当时混乱中的中国,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再者就是关于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渲染,既是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关联,也写到了大陆自古以来与日本的渊源。

作为正史以外的补充,这本书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