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屎”一样的开始

今年是我第三次备考软考高级。 曾自诩为学习或应试高手的我,在接连的失败面前,终于看清现实:我并非想象中那般擅长此道。这些挫折,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的诸多漏洞。

回顾过往,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亢奋期,做什么都很顺利。 但随着年岁渐长,突然觉得年轻时的活力消耗殆尽,如今只剩下底子薄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自己。

这些年,我并未停止阅读和尝试,却在经历了无数挫折、求而不得、现实压力和问题之后,不得不重新叩问: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我能做什么?年少时的不知天高地厚,在朋友的包容中得以安然。如今独自穿行于荆棘密布的丛林,才终于看清他人眼中的真实评价,也得以正视自己过往认知中的诸多谬误。

这一切让我深刻领悟:一切都靠积累,没有倍速这一说。 若能早些明白这个朴素的真理,现在的精神面貌想必会大不相同。尽管如此,我依然感激那个懵懂无知、却无所畏惧向前冲的自己,感激那些曾拼尽全力自我拯救的瞬间。

投入了如此多的金钱与时间,为何仍未见理想的结果?我开始反思:

症结在于我一直在做无用功。我成了李笑来笔下描述的那种人:课间从不休息,高考却未脱颖而出。因为我缺乏反思,不做错题集,不去总结。若非当年父母托举我参加数学补习班,我的处境或许更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我竟能长成不知轻重、无忧无虑的少年——这恰恰反衬出父母为我筑起的保护墙有多坚实,他们替我隔绝了多少风雨。

(1)备考策略严重失误。 软考明明需要全面背诵知识点,我却沉迷于计算题的掌握,忽视了论文写作和知识点的记忆背诵。

(2)时间投入低效且不足。无论是投入的总量,还是单位时间的产出效率,都远远不够。

(3)严重忽视休息的价值。过去我从不重视休息,常在体力和精力透支的状态下硬撑,结果频频犯错或陷入低效学习的泥潭,付出巨大却收效甚微。

痛定思痛,我明白了:

(1)必须接受“屎一样的开始”,然后以“蜗牛的速度”去迭代。很多事情,坚持30天可能毫无起色,但坚持一年、两年、十年,辅以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持续的反思迭代,终会迎来满意的答案。

(2)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尤其在时间紧迫、压力山大的现实情境中,持续行动最难。** 此时,决定成败的往往不再是知识储备,而是那份“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孤勇和“死磕到底”的毅力。许多人懂得道理,却倒在了行动的路上;而最终抵达彼岸的人,或许起点很低,凭的正是这股不放弃的蛮劲。

(3)摔得粉身碎骨才明白的道理,或许是普通人的必经之路。 你得接受,自己就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普通人能做的,唯有**积累**——以极其微小的努力,拖动着身躯,弓腰前行。这个过程可能因不可抗力停滞,或因心力、精力不足而放缓。但只要心中仍有渴望,总能寻得一丝光亮,支撑你慢慢走下去。

总结:接受自己的平凡与局限,这是蜕变的起点。然后,开始学习,开始迭代,永不放弃对自我的改造。要去反思,坦然接受失败,但绝不被它击垮。追寻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不断进化自我的旅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