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的裂缝,都是光进来的地方。——题记
奶奶说,地上的河,是山的缝隙。默冉觉得自己的人生,也裂开过这样一道缝——三年前那场车祸,在她额角留下的疤痕,如今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银辉。
“每一个生命的裂缝,”她对镜轻触那道痕,“都是光进来的地方。”
这是她成为正念幸福教练后最深的领悟,她的工作室取名“缝之光”,帮助了很多觉得自己“裂了”的人。
一、密不透风的墙
阿杰是被妻子“劝”来的。他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工作室,仿佛这不是静心之地,而是另一个会议室。
“我很好。”他坐下时强调,“只是睡眠有点不足。”
默冉没有追问。在引导身体扫描时,她注意到当说到“将注意力带到心脏区域”,阿杰的呼吸有片刻停滞——那里藏着他被否定的设计稿,一张他视为“失败证明”的图纸。
“感受你的身体,”默冉的声音柔和如晨雾,“不评判,只是感受。”
阿杰紧闭双眼,眉头深锁。他像一块密不透风的岩石,拒绝任何光照进内心的缝隙。
二、冰封的河流
林阿姨则相反,她安静得几乎要消失在人海里。
儿子去世三年,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口枯井。今天她带了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儿子小学的绘画奖状——那是她与过往唯一的连接。
当引导语说到“接纳此刻的所有感受”,林阿姨的手开始颤抖。泪水无声滑落,她没有擦拭,任由它们在布满细纹的脸上流淌。
“悲伤也是有温度的。”课后她轻声说,像在告诉自己。
默冉看见,冰封的河面裂开了第一道缝。
三、裂缝中的微光
第三次课程,主题是“与不完美对话”。
阿杰终于爆发了。在进行葡萄干正念练习时,他盯着手中干瘪的果实:
“这有什么意义?它就是一颗失败的葡萄!皱巴巴的,像…….像我那张设计图。”他颓然坐下。
就在这时,晨曦恰好透过窗,在葡萄干的褶皱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看,”默冉示意,“这些裂缝,现在成了光的舞台。”
阿杰愣住了。他第一次发现,那些他视为缺陷的褶皱,在光中竟如此美丽。
另一角,林阿姨带来了儿子最爱的核桃酥。
“他很调皮,”她第一次主动分享,“总把核桃挑出来,说像大脑的沟回。”
她拿起一块有裂痕的点心:“现在我觉得,这些裂缝很像他笑时的酒窝。”
那一刻,悲伤不再是需要隐藏的伤口,而成了爱的见证。
四、光照进来的瞬间
课程尾声,默冉设计了特别的练习——邀请大家带来各自生命中的“裂缝”。
阿杰带来了那张被否决的设计图:“我一直想把它做得完美无缺。”
林阿姨带来了儿子摔裂的手机:“我一直不敢开机,怕触景生情。”
还有人带来修补过的茶杯、写坏的日记、枯死的盆栽。
“不要急着修补,”默冉引导大家,“只是观察这些裂缝,像欣赏大地的沟壑、天空的闪电。”
寂静中,阿杰突然说:“如果我不把这些褶皱当作瑕疵,而是当作光影的舞台呢?”
林阿姨抚摸着手机裂纹:“这像不像他笑时眼角的纹路?”
阳光缓缓移动,照亮了每一道裂痕。那些曾经被视为残缺的部分,在光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五、成为光
最后一课,默冉轻轻揭开额角的疤痕贴。
“这道缝,”她平静地说,“曾经让我觉得自己碎了。但现在我知道,我不是碎了,只是裂开了一道让光进来的缝隙。”
她引导大家做最后一次身体扫描:
“感受你肩头的紧张,那是责任刻下的沟壑;感受你腹部的柔软,那是情绪流淌的河床。你不是需要修补的完美作品,你是一片有山有水、有光有缝的风景。”
阿杰彻底放松下来,那张被他揉皱又抚平的设计图,此刻安静地躺在他掌心,像一片承载了光与梦的叶子。
林阿姨的布包依然在身边,但她不再紧握,而是将手轻轻放在心口,仿佛在同时安抚两个灵魂。
铃声轻响,无人起身。
默冉看着这些曾经的“裂缝”——阿杰开始接纳创作中的不完美,林阿姨用她的温柔去陪伴其他失亲者——每一道裂痕都成了独特的生命轨迹。
地上的河,是山的缝隙。
而每一个生命的裂缝,都是光进来的地方。
当默冉再次轻触额角的疤痕时,她感觉到的不是伤痕,而是一道温柔的河谷,里面流淌着所有她遇见过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