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给我看一只修补过的陶碗,金线在裂痕间蜿蜒,比原先更美。他说,这叫金缮——不掩饰破碎,而是用金色点亮伤痕。这让我想起我们的生活,那些看似不完美的“裂缝”,或许正是让光照进来的地方。
小时候学骑车摔破膝盖,结痂时痒得难受。母亲说:“伤口在长新肉呢。”后来才明白,疼痛是身体自我修复的信号。骨折过的骨头,愈合处会比原来更坚固。生命总在受伤与修复中,获得意想不到的韧性。
有个同学口吃,说话总在某个音节卡住。但他坚持参加演讲比赛,当他在停顿后终于说出完整句子时,掌声格外热烈。那些磕绊没有打败他,反而让他学会更认真地倾听,更谨慎地表达。如今他是位特别受欢迎的老师,学生们说,他的课让人学会思考。
缺陷从不意味着终结。失明的耳朵更敏锐,失去双臂的人用脚写字作画。生命有一种智慧——当一扇门关闭,必有另一扇窗开启,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走向那透进光亮的缝隙。
海伦·凯勒在黑暗中触摸到文字的光明,霍金在轮椅上行至宇宙尽头。他们教会我们,限制或许正是突破的起点。
所以,当你感到疲惫、迷茫,当生活出现裂痕,请不要急于掩藏。耐心些,勇敢些,那是光照进来的前奏。在修补裂痕的过程中,我们长出新的力量,看见从未见过的风景。
生命的完美,不在于毫无瑕疵,而在于有勇气拥抱所有不完美,让每一道裂痕都成为独特的纹路,记录我们如何从脆弱走向坚强,从黑暗走向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