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儿童读写三十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尚的道德,深刻的智力,强健的身体,是超越一切时代的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呢?自尊水平与阅读能力。

在道德人格发展方面,除了自尊水平,什么最重要?是习惯培养。

在智力发展方面,除了阅读能力,什么最重要?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真正的核心的智能,仍然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是学校智力发展事实上的核心。而在小学阶段,核心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处于浪漫期。在中学阶段,核心在朝数理逻辑智能转移。

年龄越小,语言学习越重要,年龄越大,数理化学习越重要。

当我们在小学讲到智力的时候,核心就是指语言智能,语言智能在小学主要表现为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因为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黄金期是在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

对于阅读能力来说,毫无疑问,理解能力是核心。理解能力包含了预测,提问,复述,想象等一系列的阅读策略,以及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与观点,体会思想感情等核心能力,以及对常见文体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能力以认读能力为前提,包括识字、词语积累、快速阅读能力等。理解能力的高级阶段,是鉴赏评价以及运用能力,包括判断、比较、评价、审美、鉴赏、批判等能力。

在小学低段,是以认读能力为核心的;小学中高段。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初中阶段,是以理解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为核心的。

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生记不住字词,默写的时候错误连连?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误解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误解了认知规律。

在认知上,或者说在学习理论上有两条根本的规律,要予以特别的注意:

一,认识源于整体,是从“整体—部分—整体”的不断循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是黑格尔的观点。教育家怀特海把它转化为一组概念,叫“浪漫—精确—综合”。

二,认识有两种路径和形态,一种是无意识学习,形成的是隐性知识,也称默会知识;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形成的是显性知识。

所有的认识都是基于整体,基于背景的。

儿童早在识字之前很久,就学会阅读了,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输入,当儿童在听故事,听妈妈讲话的时候,就是在阅读。

儿童接受语言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早期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是核心,早期智力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或者至少是首先表现为阅读能力。

语言环境直接影响了智力,导致语言环境贫瘠的儿童学习变得困难。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有些儿童记不住字词,背不下课文,默写不了诗词呢?根本的原因,不是这些儿童不努力,不努力只是屡次失败以后的结果,而往往不是原初的原因。

为什么我在中文方面记忆很强?而我女儿在外语方面的记忆力又非常强呢?因为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作为背景。

是一切语言学习,都是以输入量为前提的,儿童记不住词语,不会阅读和写作,是因为阅读量不够,要补的不是教材中的知识或考试题目,而是阅读。

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不止一个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的语数外和数理化的学习。

小学有两件头等大事,一是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二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