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情结


端午时节,闲来无事,在手机上欣赏白石老人的《端午美味图》。猜想画中几笔青黛涂抹的棱角之物必定是粽子无疑;几点红彩呢,莫非是雄黄酒、咸鸭蛋、荔枝、樱桃?没错,都是端午节的应景之物,寥寥几笔,酒温果鲜,活色生香,生活之闲趣跃然纸上。

看了这幅画才知道大师笔下的端午美味有樱桃,还有荔枝。再看款识,癸巳端午,推算这副美味图是白石老人的晚年之作。印象中老人晚年客居北京,在那个年代,远在南方的荔枝要上北京的餐桌还不是一件寻常的事儿,看来老人是惦记着记忆中的这点美味呢。

有人吃不到葡萄会说葡萄酸,对荔枝却找不到这样的说辞。要说有人不喜欢这半透明凝脂状的果物,我还真不信。尽管都知道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还是有不少人管不住自己的嘴,虽不像河豚一样致命,也会让人消受不起 。有一年,公司在广西玉林工厂生产陶瓷,适逢当地的荔枝上市。工厂老板好客,荔枝管够,于是几位驻厂的同事放开肚子品尝,结果是严重上火,一个个吃得鼻子流血,才领教到传说不是假的。

六月是荔枝上市的季节,街头的水果摊上早早就有了它的身影。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的荔枝价格比较亲民,一不留神就实现了“荔枝自由”是不是有点小确幸的感觉呢。幸福来得太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地报道的“荔枝病”,荔枝吃多了不光会上火,还会引起低血糖,对身体功能不完善的小朋友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荔枝好吃,想说爱你不容易。

端午节正在游玩之际,先生接到南方客户的信息,说是寄过来一箱当地的特产荔枝,今年算是赶上了美味。没几天,一大箱荔枝就到了桌上。一打开泡沫箱,一股荔枝特有的馨香弥漫开来,人间的美好近在咫尺,谁能拒绝满满的幸福呢?“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来了,博得杨贵妃倾城一笑。

昔日的珍稀之物,如今托顺丰快递的福,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看着满满一箱红红的荔枝,想起年少时,荔枝对于我们是非常高冷的,价格昂贵,不是工薪族能享受的,每年上市的时候只可闻不可摸,更不要说吃了。也有例外,那就是生病的时候。这是弟弟惯用的招,一生病准能得到一瓶荔枝罐头;吃了荔枝罐头,病就好了,那个年代的“荔枝病”包治“百病”。

在我年少的记忆中,荔枝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有一年,闺蜜的哥哥参加工作拿工资了,为了小小满足一下我们几个小女生的愿望,买了一小支荔枝,自己说不喜欢吃,给我们每人尝了几颗。那是一个晚饭后的黄昏,吃荔枝的感觉好神奇,几个人的眼睛都是亮亮的,闪着光,那个幸福的画面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当年的闺蜜长大了,南下去广州追求幸福,我们失去了联系,那个给我们买荔枝的哥哥也没有音讯,他们一定早早就实现了“荔枝自由”吧。

荔枝实在太好吃,睡觉前忍不住一口气又剥了几个,于是半夜真的上火了,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想起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越琢磨越想不明白,为什么苏轼可以一天吃三百颗荔枝我却不能呢?是古代的荔枝不一样,还是今人的体质退化了?或者仅仅是文学家夸张的修辞?不搞清楚似乎是睡不着了,只好请“度娘”帮忙,原来是方言的误解,岭南方言“一啖荔枝三把火”被东坡先生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但愿他没有上火吃苦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北宋时的荔枝未经改良、特别迷你呢,还是诗人一贯地运用了夸张修辞? 应该是后者。...
    兰兮阅读 7,172评论 7 7
  • 那是一九九三年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五下午,单位工会干事通知我,如果明天不下大雨,单位集体组织大家去沙美果园吃荔枝,而...
    轩文斋阅读 3,644评论 1 17
  •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年暑假,我来到爸妈所在的城市。这个南方小城以炎热闻名,比起处处都是凉荫的农...
    冯清和阅读 2,578评论 0 1
  • 今晚下班回到家,发现先生老家的邻居送来一大箱糯米糍荔枝。红中带着点绿的皮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今年夏天最早的一拨荔枝。...
    辰月谷雨阅读 2,839评论 0 7
  • 又到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季节。 今年大家都有口福,本来今年就是荔枝界的“大”年,又没有三、四月的暴雨把荔枝花打落,在...
    湘湘奈尔阅读 3,493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