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之寸口脉

《医宗金鉴》

《御纂医宗金鉴》,乾隆皇帝钦定嘉名《医宗金鉴》,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刊行,成为清代广为流行的医学教科书。

下文选自《外科心法要诀》,主要源于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脉部位歌:

【方歌】脉为血脉百骸通,大会之地寸口宗,掌后高骨名关上,关之前后寸尺名。

【注】脉者血之府也。周身血脉,运行贯通,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者,盖以其经每至寅时,各经之气皆上朝而大会于肺,故曰寸口宗也。掌后有高骨隆起,界于尺脉、寸脉之间,名曰关部。关前之位,其名曰寸;关后之位,其名曰尺。尺、寸者,谓从关上至鱼际长一寸,从关下至尺泽长一尺,故名之也。

脉分主歌:                                              

【方歌】上焦候寸下焦尺,中焦之候属两关,包络与心左寸应,胆与肝家在左关,膀胱小肠肾左尺,胸中及肺右寸间,胃与脾脉右关取,大肠并肾右尺班。

【注】两寸之脉,主候上焦胸中;两关之脉,主候中焦膈中;两尺之脉,主候下焦腹中。左寸之脉,浮候包络,沈以候心;左关之脉,浮以候胆,沈以候肝;左尺之脉,浮候膀胱、小肠,沈以候肾。右寸之脉,浮候胸中,沈以候肺;右关之脉,浮以候胃,沈以候脾;右尺之脉,浮候大肠,沈亦候肾。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

伪诀以大肠、小肠配寸,三焦、命门配尺,包络竟置不问,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右尺候大肠。千古只眼也,当从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 明代杰出医...
    由豫94阅读 5,062评论 0 1
  • 《素问·脉要精微论》其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内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
    暖山_阅读 9,564评论 0 3
  • 高骨为关,从关至鱼际得一寸(脉浮九分),而寸以名;从关至尺泽得一尺(脉见一寸),而尺以名。以关为间隔,而尺、寸不得...
    番薯宝爷阅读 4,023评论 0 1
  • 撰文 陈茜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很多中医的神奇医案,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中医的魅力。...
    茜知茜见阅读 7,797评论 0 3
  • 《诊家枢要》 元代医学家滑寿(约1304~1386)编撰的脉学著作,成书时间约1359年。 枢要玄言: 脉者,气血...
    由豫94阅读 5,521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