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家枢要》
元代医学家滑寿(约1304~1386)编撰的脉学著作,成书时间约1359年。

枢要玄言:
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治。
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
左手寸口:心、小肠脉所出。
左关:肝、胆脉所出。
左尺:肾、膀胱脉所出。(命门与肾脉通)
右手寸口:肺、大肠脉所出。
右关:脾、胃脉所出。
右尺:命门(心包络手心主)、三焦脉所出。
心包络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经。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素问:心平脉,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此长滑之象也。心为肝子,脉不离弦,故仲景谓心脉洪大而长。肺脉涩短,是动力不盛,而形体铺宽也。)
心合血脉,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
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涩只是来势不勇;短只是宽软不挺。)
肝合筋,肝脉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脉道如筝弦相似为弦;次稍加力,脉道迢迢者为长。
脾合肌肉,脾脉循肌肉而行。持脉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风轻飐柳梢之状为缓;次稍加力,脉道敦实者为大。
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而按之,脉道无力为濡;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 (濡是脉体之柔润,非脉应指无力也。)
凡此五脏平脉,要须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脉,自然可晓。经曰:先识经脉,而后识病脉,此之谓也。(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素问玉机真藏平人气象两篇,言之至详且密。此文所叙,乃从难经录出,其义未全。)
三部所主(九候附)
寸为阳,为上部,主头项以下至心胸之分也;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胠胁之分也;尺为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也。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为九候也。浮主皮肤,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气;沉主筋骨,候里及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