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问:最理想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
高赞的回答是梁文道在《圆桌派》中说过的一句话:
“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就像人跟猫的关系。它跟你作伴,但不干扰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间和独立性,不要过分骚扰它,大家的界限还是存在的。”
太亲密会催生很多无谓的烦恼,太疏远又会失去相处的乐趣。
有温度,不过度,才能让彼此有进退自如的舒适感。
1.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晦暗与皎洁。
过分干涉他人的私事,有时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人交往,审时度势的沉默,远胜于不合时宜的热情。
著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
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变成了坏事,包括关心。
真正的体贴,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他一份恰到好处的成全。
小说《偷影子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注意分寸的拿捏。
很多时候,过分热心,是一场社交灾难。
2.
提起高情商,我们会立刻想到热情周到,脸上洋溢着暖心的微笑。
冷漠则带着事不关己的面孔,和高情商似乎不搭边。
其实适度冷漠,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看清了一些人性,有了一些力量之后,更加成熟睿智的处世之道。
《人间失格》里有句话: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这大概也是困扰很多人的心结。
很多人因为抹不开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应承下各种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好好的日子变得委屈郁闷,甚至兵荒马乱。
蔡康永说过:
其实我还是鼓励大家做个冷淡一点的人,过于温暖,并不是维持良好社交的方式。
保持适当的分寸感,不是冷漠疏远,而是一份难得的人间清醒。
3.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理论,叫做“课题分离”。
他认为: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而关于你人生的选择,你能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摒弃不必要的喧嚣,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无声告白》里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主动摒弃外界的嘈杂,舍弃不必要的交际。
冷漠一点,疏离一点,你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想做的事。
4.
曾经有人问雕塑大师罗丹:什么是艺术?
罗丹回答:减去多余的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应如此,减去过度的热情与无谓的交际,给彼此留出舒适的空间。
太过热情会灼伤彼此;无效社交令人迷失自己。
删繁就简,适当淡漠,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