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回答的问题【Day 1059】2025-09-02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有时候明明过得还行,工作体面,收入不错,朋友眼里也挺风光,可你心里却冒出一句话——“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

这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同一性」,意思很简单:无论你今天状态好不好,心情是低谷还是巅峰,你都清楚——那都是“我”,不是换了一个人。

听上去是天经地义的事吧?可现实中,很多成年人到现在都没搞明白。

比如,你想过这样的念头吗?“我怎么这么懒?我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啊!”

可转念一想,你的另一部分就是懒,就是拖延。两个声音天天打架,你都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这就说明,你还没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认同。为什么自我认同这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能不能忠于自己。

举个例子,有个人在一家人人羡慕的大公司上班,薪水高,体面,但他内心清楚——自己不喜欢。刚开始他还安慰自己:“再坚持一阵子试试吧。”结果几年下来,他越来越笃定:这不是我要的。最后,他辞职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别人看他是放弃,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才是忠于“我”。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是谁,你要什么、不要什么,你才能对自己负责,做出的选择才不会反复摇摆。否则,你今天说“喜欢”,明天就后悔;今天说“要坚持”,明天又想放弃。没有稳定的自我认同,就很难给别人,也很难给自己一个长期的承诺。

这里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改变自己,比你想象得更难。很多人对“改变”有种幻觉,好像只要努力就能脱胎换骨。但其实,改一个习惯容易,改一个“自我认同”很难。

比如,你决定每天六点起床。第一天、第二天,你能做到,一个星期也许还能咬牙坚持。但过了一个月,大多数人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节奏。为什么?因为在你心里,你始终认定“我就是习惯八点起的人”,六点起只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所以,改变行为容易,改变认同难。你逼自己改变,不是完全没用,但你很快会打回原形,然后开始自责:“我怎么连这么点事都做不好?”其实不是你没自控力,而是自我认同还没动。

那是不是说,人就永远变不了了?也不是。真正的改变,反而要从不变的地方开始。

比如,一个人说:“我以前很懒散,现在变勤快了。”那背后的理由往往是——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比如“责任”或“价值”。他认同的,是“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才推动他勤快起来。

听上去有点拗口,但道理很简单:真正的改变,动力都来自你认同的那个“核心自我”。

在这个时代,变化随处可见:换发型、换风格、换工作、甚至换城市。似乎一切都可以换。可一切都能变的时候,新的危机就来了——“我是谁?”

你可以不停追着改变,盯着别人,想象自己应该变成谁;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在那么多可变的东西里,什么是我不能放弃的?什么是属于我的?找到这个答案,你才算真的认识了自己。

自我认同,不是一下子就能搞明白的。它更像雕刻石头——你一凿一凿去掉多余的,剩下来的,才是属于你的雕像。

所以,别急着天天喊“我要改变”,不如先想想:我身上有哪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

当你把这个答案守住,你才会在变化的世界里,依然一眼认出“这就是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