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平静中的波澜

《东京物语》是一部日本电影,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黑白色调,人物关系清晰明了,故事情节简单——一对生活在日本乡下小镇的老夫妇,坐火车来到东京,看望在东京生活的儿女们。大儿子承一是医学博士,是一名街坊医生,有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二女儿繁开着一家理发店。三儿子在战争中去世已8年,三儿媳一人独居在简陋小屋里。

老夫妇的到来打乱了儿女们正常的生活节奏。首先是因为给他们安排住处,把孙子的书桌挪开,引得孙子大发脾气;已经准备好周日出游,因为大儿子的临时出诊,只好取消,来到二女儿家。二女儿忙于店里生意,和大哥商量,将父母送到一个便宜的温泉度假区,景色尚可,但度假区里的年轻人唱玩的声音,严重影响了老两口的休息,老两口提前返回女儿家,让女儿很不满,因为她要在店里开一个讲习会。无奈之下,老两口分头找住处,老太太来到三儿媳家,受到儿媳尽心地照顾。老父亲和旧日好友在酒馆畅饮喝醉,被警察送回到女儿家,又引得二女儿一顿训斥。老两口决定返乡,途中老太太身体不适,在大阪逗留,在车站上班的小儿子抽空照顾。儿女们刚松了口气,又收到在家乡的小妹妹发来的电报,说母亲病危,大儿子二女儿没有马上启程,还慢条斯理地商量需不需要回去。最终,老太太去世,小儿子因公差外出,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却让人内心无法平静。二女儿的许多表现,令人唏嘘。二女婿为了招待岳父岳母,买回比较贵的糕点,却遭到二女儿的训斥,她认为吃煎饼就行;面对店里客人的询问,二女儿称老两口是家乡来的熟人;因不愿耽误店里的生意,她打电话让三儿媳带老两口出游;老母亲去世,二女儿说:如果父亲先去世会更好一些,因为老母亲还可以到东京帮帮忙,还拿走了母亲生前留下的布料……

影片中三儿媳的几句台词,令人动容。她说:成家之后,儿女们的生活重心都会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里,生活总是让人失望的。

是啊,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比孩子对父母的爱要多一些。到了下一代,依然是这样,这是所有父母的宿命。年轻时,为孩子奉献所有,老了老了,又不愿意成为孩子的累赘,也可以说,是孩子不愿意让他们成为累赘。

还记得老两口在临出发前与邻居的对话。邻居羡慕地说:你们的孩子都很有出息呢!  这样的话,哪个父母听了,不开心、不欣慰呢?可是,有出息的儿女却未必知道父母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是明明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也不愿意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给。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样的遗憾又能在子女心中存留多久呢?

看看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或许能找到答案。

感触很深,却不知怎样有序地表达。想到哪写到哪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说日本电影中,黑泽明代表的是武士文化,小津则代表的是平和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小津安二郎是每个热爱电影的人都绕...
    大岛酱阅读 5,423评论 0 3
  • 今天是周六,我还是早早爬起来去旁听了一节叫做《电影原理》的课,这节课老师放的是《东京物语》,我简单地概括一下:这是...
    乌云从未遮住蓝蓝天阅读 3,430评论 0 1
  •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
    樊笼中人阅读 2,958评论 0 1
  • 日本电影界的导演不知观众有多少熟悉的。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日本电影还是知道一些的。80年代中末期的《血疑》、《阿信》...
    臭土鳖阅读 5,684评论 0 0
  • 为什么要把这张碟片放在最后温习,我想或许是对于这张碟片的记忆太过于深刻的缘故吧。小津在这部影片直面人生的惨淡,让我...
    如兰品书阅读 2,7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