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多么熟悉的歌词。这首歌也算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传唱歌曲吧!“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请常回家看看。


看过一个日本电影《东京物语》,很老的片子。讲的是一对老两口去东京看望自己的子女。可是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处境都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在短暂的相聚后,老两口回家了。只是母亲却突发急病离世,留下父亲孤独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电影还是黑白的,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什么感人涕零的场景,只是简单的对话,日常叙事。可是却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最普通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却视而不见。我们习惯把眼睛放向远方,却忽略了离自己很近的人们。我们会被网络上的一些人和事所感动,却可能在怀疑身边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总是歌颂着谁谁的伟大,却不愿开始自己的伟大。所有的伟大都是从最普通的小事开始的,就像简单的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天。

 老两口到达东京后,大儿子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带他们去玩;二女儿也是一样的。为了摆脱他们,两家出钱让老两口去热海度假。住着廉价的公寓,吵得老两口不得安息。只有年轻守寡的二儿媳对他们比较体贴关怀,陪他们游览东京。其实他们怎么会在意去哪玩呢,他们只不过是想看看孩子,与孩子在一起而已。 

母亲刚到东京时说,“原来东京这么近。”决定离开东京的时却说,“东京真是太远了。”觉得近是因为见到孩子了很高兴,觉得远不过是为了给孩子不回家找的借口,安慰自己。不是他们不回家,只是家离的太远了,不方便回去。

 我不想指责他们的孩子,就像二儿媳说的,子女长大后,会渐渐远离父母,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为重。这就是现实生活。我承认社会上不孝之人还是很多的,但绝大多是就如影片中的子女一般,有自己的生活后,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而往往被放弃的就是父母。


老两口返回老家不久,儿女们便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他们回乡探病,母亲已不清醒了。葬礼过后,儿女们又匆匆离开。只有二儿媳多留数天,陪伴丧偶的父亲。在母亲病危前,三儿子曾经和同事开玩笑,说孝顺要趁早,不然到时拿着被褥铺到坟墓去也没用。年轻的时候总是可以笑谈生死,因为离自己很遥远,可是请不要轻言生死,因为明天和意外没有人知道哪个先来。不要让玩笑有一天成为直戳内心的钢刀。


生老病死是生活的常态,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直到有一天降临到自己身上。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所在,是我们生命的源头。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在长大,脱离父母,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而他们在变来,身体开始不再健壮,偶尔会感到寂寞……所以趁着他们还在,请常回家看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抗压能力强也好,说没心没没肺也罢,听着他们的介绍就想去公司看看,去生产基地看看,到底是不是他们说的那么好,想要做...
    零零紫阅读 1,196评论 0 0
  • H喜欢了我好多年,大概是高二开始的吧,现在我大二,哦,我是有过高四的人。 前几天他放弃了,他说感觉这些年就像是一场...
    Amber_阅读 2,720评论 0 2
  • 周末的公交车上,人很多,还好,我找到了一个座位。我很疲倦,戴着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汪荃珍。 下一站,上来一群人,车...
    李延来阅读 2,682评论 1 2
  • 人总是矛盾的,小时侯盼着快快长大,长大了又希望回到小时侯。工作日盼着假期,从一个元旦盼到了下一个元旦,然而盼到的假...
    雨林中的阳光阅读 3,919评论 1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