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脸上,温暖、淡定的微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明亮的灯塔

今天到单位,进门碰到一同事,看着她一脸的愁容,就跟她聊了几句。

原来,她的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听课,老师昨天来告状了。

回家责问孩子,孩子说他都懂了,因为在外面辅导课上都学过了。

看孩子还跟她顶嘴,就气不打一处来,打了孩子。

今天早上,孩子不愿去上学了,给她出了道选择题,如果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去上辅导课,学校就不去了,打死他也不去了,二选一,看着办。

麻麻现在很无奈,很纠结。又发现了一位焦虑不堪的宝妈。

她们母子俩火爆的场景,让我想起了,热播剧《小舍得》里,子悠和妈妈,一次次为了学习起冲突的场景。

妈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而小小的孩子看妈妈的眼神,充满着仇恨。

妈妈不让你踢足球,是为了要你把心思花在学习上。妈妈给你报各种辅导班,是为了不让你输在起跑线上。

即使,妈妈心知肚明,儿子在补习班上受尽了委屈,还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儿子去上这个老师的课,因为大家都说,这个老师奥数教得好呀,也是为了你好啊。

可儿子你为什么不领情呢,怎么就教成了仇人了呢?

以扼杀孩子天性为前提的教育,只会越教越糟糕。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里认为,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学习时不要给他们太多负担,因为过早使他们尝到读书的苦味,容易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厌恶的情绪。

长期以往,孩子会觉得读书是件可怕的事情。

中国“增负式”学习,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超越他们年龄该掌握的知识,寒暑假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辅导班。

家长们恨不得一口气,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学习,只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

也许,在你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孩子的厌学情绪,甚至是厌世情绪,正在一点点积累。

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的内心扭曲,缺乏感恩,没有责任感。

等到有一天,心中的这种不良情绪压抑不住,火山爆发,恐怕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北大的杀母案,复旦的投毒案,哪个不是别人家里,培养出来的天才,造成的人间悲剧。

上了好的大学又怎么样?就一定有好前程吗?

其实,对于步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

踏入社会以后,比的不再是分数,而拼的是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抗挫能力、责任感、道德素养等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只有在成长的路上,通过与小伙伴的游戏,亲近大自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逐步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可现在,这些本该让孩子参与的活动,都被学习占有了。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甚至切断他的一切爱好和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更厌烦学习。

还让他失去了,获得这些在社会上立足的,弥足珍贵的技能。

让孩子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小舍得》最后的结局是温暖的,也深深的感动到了我。

当疫情来了,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大家都在重新思索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南俪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一个行业,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无数的可能性,不需要为拘泥,走哪条路而焦虑”,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妈妈们终于放下了焦虑,放过了孩子们。

其实,是妈妈们放过了她们自己,她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那么温和和淡定。

它就像孩子成长路上最明亮的灯塔,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温暖和安全感,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

妈妈们,这就是你们该有的样子呀。

就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长大,慢慢地感受成长路上,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