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山川形胜,岁月留痕,每一寸土地皆藏着悠悠往事,上水村便是这样一处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所在。
徐霞客,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笔为刃,剖开大地的脉络,记录下无数鲜为人知的地方。他的《黔游日记》,宛如一扇通往过去贵州的时光之门,其中对上水村前身“水边寨”的寥寥数语,恰似一颗投入岁月长河的石子,激起后人对这片土地无尽的好奇与探寻之心。
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下,上水村历经变迁,其外在形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文化的传承不应被时代的洪流冲淡,而应如陈酿的美酒,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文的便捷虽让资讯传播迅速,但也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渐渐忽略了传统文化那深邃的魅力。
今将关于上水村的现代记述改写为古文,一则是为了传承与致敬徐霞客所代表的文化传统,让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以延续;二则是期望借古文凝练的文字、深远的意境,为上水村的故事增添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文学韵味,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往昔;三则是想为读者开辟一个全新的阅读视角,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在品味古韵中,重新发现上水村的魅力。
愿这篇用古文书写的上水村记,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更多人走进上水村的历史深处,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风情。
附古文:
冬晨,寒冽侵人,吾启行往探上水村。其地处贵阳花溪区之十里河滩,今已融入文旅规划。于河滩草坪之上,立碑刻“上水村”,寥寥三字,却载千秋史韵。据徐霞客《黔游日记》所记 :“又南二里,始见东溪汪然,有村在东峰之下,曰水边寨”,此或为上水村之前身也。
其地交通便利,乘地铁三号线,于十里河滩站下车,步之即至;自驾者,依导航可寻,周边有泊车之所;亦有多条公交线路经此,出行便捷。
村之旧貌虽不复存,然布依文化根脉未断。昔日,布依族聚居于此,其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妙,歌舞热情奔放,皆为智慧与情感之凝萃。往昔节日,村民盛妆,歌舞升平,童叟皆乐,今虽难见,而文化薪火相传。
今上水村融入十里河滩公园,成市民休闲胜境。晨时入园,朝气满盈,游客接踵。青年沿溪慢跑,呼吸成雾,尽显活力;老者于广场缓打太极,一招一式,沉稳悠然。孩童嬉闹,情侣相伴,各得其乐。
园内有杨树数株,粗壮挺拔,若忠诚卫士,见证岁月更迭。闻昔日村迁,村民不舍,多因眷恋此树。夏日,其枝叶蔽日,为村民消暑;冬日,枝干傲寒,予人慰藉,实乃村之记忆所依。
吾踏入此地,睹碑思古,欲从草木砖石间觅村之旧影。遥想徐霞客跋涉至此,见“东溪汪然”之景,当惊自然之妙。吾沿溪漫步,似与古人对话,敬意油生。
冬日河滩,别有韵致。河水澄澈,波光清冷;芦苇枯黄,摇曳作响;山峦起伏,绿树葱茏,奇石隐现,文化底蕴,厚积于此。
日高将别,虽村貌已改,然其历史文化,深植于地,亦留人心。愿其于文旅发展中,再绽风华,续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