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水沟记(古文版)

序:

初读《徐霞客游记》,便觉其文字质朴而灵动,笔下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栩栩如生,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令人沉醉。

徐公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其坚韧不拔之精神、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令我深感敬仰。

此次探寻大水沟之旅,便是源于书中对大水沟的寥寥数笔。那简短的记载,如同一颗好奇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驱使我踏上这片土地,去追寻徐公的足迹,感受历史与自然交织的魅力。

选择以古文记述此次经历,是因为古文独特的韵味与简洁之美,更能契合徐霞客所处的时代氛围,仿佛能跨越时空,与徐公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

用这种古老而优美的文字形式,能够更好地承载大水沟厚重的历史、描绘其淡雅的自然风光,以及传达我内心深处对徐公的追思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撰写过程中,我努力沉浸于古人的意境之中,斟字酌句,希望能将现代的游历感悟与古代的文化底蕴相融合。虽深知自己文笔尚浅,难以完全展现出古文的精妙与大水沟的万千风情,但这份热爱与敬意,支撑着我完成了这篇小文。

愿未来能有更多人,因徐霞客的文字,走进这些隐匿在历史角落里的地方,感受自然的恩赐与历史的沉淀。

附古文:

闻徐霞客尝至大水沟,其地史载寥寥,颇引人探奇。今吾辈欣然往之,欲揭其神秘之面纱。

大水沟处贵阳花溪区,位花溪大道西,毗连十里河滩,东与贵阳孔学堂隔滩而望。今交通之便,乘地铁三号线至十里河滩站,俄而可达;且204路、201路诸公交,皆经大水沟站。

按《徐霞客游记》云:“又南三里,曰大水沟,有一二家在路侧,前有树可憩焉。”彼时此地荒僻,仅数户人家,道旁绿树成荫,以供行人休憩。霞客公或曾于此驻足,感其静谧之韵。

漫步其间,吾心疑窦顿生:霞客公所涉之地,究在十里河滩何处?环顾四野,欲觅蛛丝马迹,遥想公当年之风采。

岁月如流,大水沟旧貌换新颜。昔日僻壤,今为通衢,周边高楼林立,如贵州省将军山医院、贵阳民族中学等拔地而起。昔之住户,或已迁徙,唯大水沟之名,历久未改,见证沧桑。

冬日莅此,大水沟宛如淡墨画卷。霜花满树,剔透晶莹,乃今岁初霜,如天工雕琢。河面薄雾氤氲,日光穿雾,稍驱寒意。

行至油菜花田,见一母一女晨读之景。母背囊持册,女随其侧。母询之,女倾首思之,而后脆声作答。其声荡于旷野,笑容暖若驱寒。于此景中,吾感亲情之暖与求知之诚。

苗嫩且绿,生机隐隐。稻田中,油菜苗高低错落。田畔金弹子树,果虽无而叶犹翠。花农翻土,未知所植何花,然令人憧憬来日繁花之景。

至荷花塘,荷尽叶残,唯余清波。鸭群嬉闹,为寒塘添趣。塘中井盖之上,苍鹭独立,背日而栖,优雅之态,与景相融。

远眺山峦,雾霭朦胧,若隐若现。山间树木,枝干苍劲,尽显岁月之痕。足踏湿地,绵软生香,偶闻鸟鸣,更添幽趣。

置身大水沟,仿若与霞客公神交。吾循其迹,沐冬日暖阳,心怀敬畏于自然。择暖阳处而坐,静享时光,风声、鸟鸣,悦耳动听,心渐沉静。

大水沟,此贵阳周边之小众胜境,冬日独具魅力,兼历史厚重与自然清新之美。若厌尘世喧嚣,不妨来此,循霞客之踪,品自然之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跟朋友昨日约好去采茶的,清晨却细雨绵绵,以为不能成行了,没想半小时后,却是云开雾散,停了雨。 快速收拾好行装,约上...
    薇醺zaq阅读 227评论 0 4
  • 前两天,大桥上面,车流滚滚。某娃还在解释:大桥下面,江面上的浮标,是用来给过往这片水域的船只指路的,相当于一个水上...
    山的儿女2阅读 1,253评论 4 66
  • 阿公大名叫郑少裕,但村里和阿公同辈的,都叫他甘木,后辈则叫他十叔公、十叔,我倒很喜欢阿公的别名甘木,挺有文艺气息的...
    AA郑文诗阅读 659评论 0 4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清晨锻炼回来,早早的就看到朋友圈有人晒说:“今天吃香蕉,苹果,橘子,寓意着来年交好...
    做自己的风景阅读 284评论 0 2
  •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
    浪花点点波阅读 6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