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设计选择,而不要去施加控制

行为设计不是孤独的修行。我们设计的每一个习惯、庆祝的每一个微小成功、做出的每一个改变,都超越了个人的生活。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引导他人改变行为的情况,比如家长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管理者期望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等。

然而,传统的做法往往是通过命令或强制手段要求对方改变,这种方式很容易引发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

而福格行为模型提倡的 “为他人设计选择”,则是以一种更尊重个体自主性的方式进行引导。

例如,书中提到的 “焦点地图” 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众多行为选项中,自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改变路径。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个体对改变的接受度,还能增强他们在改变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感。

“关注小改变” 这一原则让我意识到,行为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变革。

在群体中,如果试图让成员一次性做出巨大的改变,往往会因为难度过大而失败。

相反,从小改变入手,更容易让成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建立起改变的信心与动力。

比如,书中提到的珍妮弗通过将运动这一大目标拆解成参与动感单车课、瑜伽课等小习惯,成功地让自己重新找回了坚持运动的感觉。

所以,在为他人设计改变的底层逻辑:尊重人性,设计体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