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

城市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在新发展阶段,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探讨如何通过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机制优化、激励保障等措施,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城市工作队伍。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担当作为的政治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城市工作队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基层实践中,可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同时,要结合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党性、增强责任感。

二、提升专业能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城市工作涉及规划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要求干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不足、数字化能力薄弱等问题,亟需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

1.加强专业化培训。依托党校、高校、行业机构等资源,开展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社区治理等专题培训,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同时,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优化知识结构。

2.强化实践锻炼。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参与重点项目等方式,让干部在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矛盾调解等复杂任务中积累经验,增强实战能力。

3.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干部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干部担当作为,既靠自觉,也靠制度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

1.优化考核体系。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注重实绩导向,避免“一刀切”。对在城市更新、民生改善、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

2.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情形和程序,鼓励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大胆探索,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3.强化正向激励。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待遇保障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实干者得实惠,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四、改进工作作风,营造实干担当的良好氛围

作风问题关系干部队伍形象,也影响工作成效。要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深入基层调研。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下沉社区、走进群众,掌握真实情况,提高决策科学性。

2.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广“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捷。

3.强化纪律约束。加强廉政教育,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各级党组织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推动干部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全面提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