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花红万户惊


偶遇一首唐诗《蟹爪兰·七绝》,作者唐代蒋敏。诗作乃:

翠玉粘连叶厚生,

节节蟹爪嵌针绒。

常年丑貌君不问,

一日花红万户惊。

之所以说是偶遇,是因了目前能够看到的就此一首作品。按经验,唐人作品能传至今天定然不止一首。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取消呢?也简单,那就是流传过程中的散失吧。再说,其实之前也见过,但知道蟹爪兰乃巴西的国花,便与唐诗“离了婚”,没了关系,毕竟一个是距离的大跨度,一个是时间上的无关联,二者拼凑不到一起。

翻译成白话:

诗描绘了蟹爪兰的叶片翠绿如玉,肥厚带齿状,一节节就像螃蟹的爪子一样。它平时是那样的貌不惊人,但一旦开出红花,世人都会为之震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蟹爪兰的独特魅力和它在开花时的惊艳效果。

虽然蟹爪兰在古诗词中较少被提及,但它的美丽和独特性却值得被更多人欣赏。蟹爪兰不仅在形态上有着独特的蟹爪形状,而且在寒冷的冬季绽放,为室内增添了一份温暖和生机。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描绘了蟹爪兰的独特之处。蟹爪兰的叶片肥厚,形状像螃蟹的爪子,极生动;平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当它开花时,鲜艳的红花会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蟹爪兰的外在特征,也寓意着在生活中,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

这也是笔者一开始误认外是当代作品的缘故,盖口吻有点像今人而非唐人。

不可否认,“蟹爪兰”一开始就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其其名字的形象化有关。其外观想象仿佛蟹爪没有问题,开花后花朵至艳丽与红硕也一点不亚于中国人眼里尊贵的兰花。这也是唐人蒋敏笔下即便三四十字流传也达到了一定知名度的缘故。

唐代咏物诗虽存世六千余首,但题材集中于柳、牡丹、蝉等传统意象(如贺知章《咏柳》、刘禹锡《赏牡丹》),蟹爪兰因其非本土花卉且形态特殊,罕有文人关注,此诗成为珍贵孤例。同时也开拓了小众物象审美,如诗中聚焦蟹爪兰“翠玉粘连叶厚生,节节蟹爪嵌针绒”的独特形态,将冷门植物引入诗歌审美体系,拓展了咏物诗的取材边界。

关于蒋敏《蟹爪兰七绝》的创作背景,现存资料中未见明确记载,但结合唐代文化背景及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断:背景推断与分析,咏物传统的延续,唐代盛行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传统。该诗以蟹爪兰“常年丑貌”与“花红惊世”的对比为核心,符合唐代诗人借平凡草木抒写生命哲思的创作倾向。诗人可能通过此意象,隐喻才士不遇终得显达的期望。再就是,花卉审美的突破,盛唐后,诗歌题材逐渐从牡丹、梅菊等传统名花扩展到小众植物。此诗聚焦蟹爪兰的独特形态(“节节蟹爪嵌针绒”)和花期特质(冬春开花),体现了对非主流审美的发掘,侧面反映中晚唐诗歌求新求变的趋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