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重遇未知的自己》,是在2016年的春节前,记得当时我去七星路一巷的一个私人牙科诊所去看牙,在等待牙医的时候,我在等候区看到有几本书,其中就有一本《重遇未知的自己》。
那时,我听说过张德芬的大名,知道她是一个很有名的女作家,曾经是台湾的著名主播,后来专心研修身心灵的成长。她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但是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看过她的书,可能是那时的我对灵性成长没有什么兴趣,身边也没有这方面的朋友。
但是那天在牙科诊所,我不知道为什么就看了《重遇未知的自己》,并且马上喜欢上了这本书,应该是书中的文字吸引了我,所以,离开诊所后,我马上去书店找这本书,但是没有找到,然后当天晚上我居然在自己家的书柜里发现了这本书,我当时欣喜若狂,后来还发了朋友圈说这这件事情。
我2016年3月17日那天发的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春节前,很高兴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场合看到了张德芬的<重遇未知的自己>,然后马上去书店找,十几家书店都没有买,晚上回去,居然在自己的书柜面看到它,原来是一位朋友一年前送给我的,当时一共送了五六本书,我随意的看了一下,就把它们放进书柜里了,因为想看的书太多,所以一直没有发现它,看来,我与这本书是有特殊的缘分的,在此非常感谢我的朋友黄佳君女士,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把这么好的一本书送给我。

第一次读《重遇未知的自己》,我其实是有很多不懂的,或者是只懂得字面的意思,不懂得真正的意思的,但是我很喜欢和认同她文章里的观点,比如:
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心甘情愿地学习“臣服”的功课,找到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快捷方式,而最好的快捷方式就是从当下开始。
每当我们感到痛苦或不悦的时候,我们会一直想要改变外在环境或是事件本身,殊不知,不管是外界环境还是事实本身,都是我无法改变或控制的,我们唯一有把握改变和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无法觉察到这点,即使知道了也无法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为我们有的时候是如此执著,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所谓的灵修,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进自己的内心,知道它才是造成我们痛苦的主因,而不是外境。明白了这个道理,又愿意去回观自己内在信念的人,才有机会真正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还有她在本书的前言里写的“我突然明白了,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者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我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视角,都是我忽视或是不愿意看到的。透过一些痛苦的情境和经验,老天会强迫你去面对这些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还是逃避,你只会更加痛苦。”
读到这些文字,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智慧且又坦诚的作家,我愿意向她学习。
所以,后来,我又读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但是第一次读,也是只看懂字面的意思,不是很明白这本书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外面的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是一切的根源。
直到我2017年7月遇到李凌老师,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参加了一些心灵成长方面的学习,看见了自己,并且慢慢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后,我又重读《遇见未来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对“臣服”这个词的理解,第一次读,还以为是认输,放弃等负面的涵义呢。现在才知道臣服是要我们放下自己的个人偏好,勇敢的,无条件且毫无保留地接受当下这一刻。
读《重遇未知的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想要获得的心灵的自由,想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我们就必须要面对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我们要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包括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说实话,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自信,谦虚,宽容,温和,懂得感恩的人。我不承认自己是自私,狭隘,虚伪,傲慢,狂妄,懦弱,胆小,自以为是的人。通过参加了一些心智禅修的课程,我才发现自己也有这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也幸好遇到了好老师,让我逐渐的学会去面对,接受自己的这些负面的人格特质和负面的情绪,学会去爱自己。
所以,我是看到了《重遇未知的自己》,才开始了向内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接纳自己,爱上自己的旅途的。
谢谢你,张德芬!谢谢你分享自己的感悟,写了《重遇未知的自己》,让更多的人开始去向内探索自己,去回观自己内在的信念,跳出自己的局限和狭隘,才有机会真正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