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公务员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近年来,尽管为基层减负的号角已然吹响,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公务员仍面临着负担过重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带来了阻碍。因而,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势在必行,且需多措并举、落到实处。
明晰权责,划定“硬杠杠”。“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权责不清是导致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之一。基层公务员常常陷入“职责交叉”的泥沼,面对诸多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陷入两难境地。要全面、深入地梳理基层工作事项,建立详尽、科学的权责清单,清晰界定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主体,确保权责对等、分工合理。上级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基层工作的职责范围进行严格界定,明确哪些事务属于基层职责范畴,哪些事务应由上级部门承担。同时,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的公示制度,将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责划分的透明性与公正性。
精简事务,狠刹“虚浮风”。“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一些地方,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严重耗费了基层公务员的时间和精力。要下大力度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文件下发数量和会议召开频次,对文件和会议进行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建立相应的文件和会议审批制度,对拟下发的文件和拟召开的会议进行严格审核,倡导开短会、发短文,提高会议和文件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基层公务员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工作效能。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应注重工作实效,避免以材料的多少来衡量工作成果,更多地关注工作实际进展和群众满意度。
赋能增效,注入“强心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工作复杂多样,需要干部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要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和干部需求,开展精准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帮助基层公务员提升政策理解力、群众工作力、应急处置力等综合能力,确保培训效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支持,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改善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从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关心关爱基层公务员,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待遇水平和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