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在1998年进入广告业的纲领: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方法论是:策略三维坐标系。
我个人的理解,「所有事」具体指的是企业经营层面的战略、营销和品牌要整合起来思考、规划和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每个动作的最终指向都是服务于经营本身的。
经营这个词很大,大到可能只有每家企业的老板,也就是企业家一个人思考的课题,似乎跟员工无关,但实际上,又跟每一位员工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都是经营的部分,都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
上周去越汇游学的时候,大淇老师关于「士气」的主题分享中讲到:“人是目的,培养人发现问题的眼光,培养人经营的意识—搭建教育体系。”
员工的工作不是在流水线上拧螺丝钉,不是在为老板的志向服务。员工的付出都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让员工有经营的意识,对企业来说是双赢的。一是员工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每一个动作都是服务于经营的哪个部分,我具体在做什么?这些能创造什么价值?这些价值会带给客户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这些,他一定不是虚无的状态,而是心怀愿景、目标清晰,充满干劲地朝着某个方向迈进。如果一家企业,千千万万个员工,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位置出发,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努力,这种力量所向披靡。
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都有无私无我的部分,每个人都愿意帮助他人。关键是:如何激发每个人的这些部分。
企业家的愿景和目标得是「无我」的,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而是真的一心一意解决社会问题,真的为社会问题感到痛心疾首。这种无形的意识,人是能够感受到的,这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一种为社会付出和奉献的「愿力」。
策略三位坐标系模型
华杉老师讲到:“三维坐标系,就是三个轴,X轴、Y轴、Z轴。X轴是什么?——在自己身上找就是找自己,就像你做企业战略,要先看你的资源禀赋;找产品的定位,你要先看自己产品的特点,不管是它的原料、功效、工艺、性状,所有任何的东西。总之是首先在自己身上找,这个我一直坚持到今天,看所谓的竞争对手是最后一步,不是从竞争导向来开始的,先看自己,你自己到底手里有什么牌,往往我们的毛病就是自己的牌不看,老想去看别人的牌,这个是X轴。”
三维坐标系是华杉老师进入广告业的武器,这个坐标系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三个轴没有「竞争对手」。x轴是自己,y轴是行业历史,z轴是消费知识,这完全颠覆我们平时的思维惯性。
我们习惯于向外看,总是盯着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其次,我们总是忽略对「自身」的审视、梳理和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源、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基于自身的情况出发去设想和构思。接着是看行业历史,看三个:①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②这个行业在世界的发展阶段;我处于什么阶段?③国内外行业史中的「最佳实践」。最后是对我们的客户的「消费知识」的摸排,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购买决策都有哪些,是什么。竞争对手只是在Y轴的板块中其中的一个原点。
这个策略模型非常重要,做任何事之前,都可以基于自身情况和自己的设想用这个策略模型分析一下。
华杉老师讲道:“Y轴就是看这个行业的历史,这个是很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我们今天做一切策划最重要的方法。行业历史是什么?一个是看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以及在世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竞争阶段,你能够把它的发展和竞争分出几个阶段来,什么东西我们都讲阶段论。 第二个是找到行业的最佳实践。找最佳实践,找这个行业历史,到现在来说还是我们最大的创意的源泉。再一个,现在在华与华的策划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叫做企业寻宝,就是从企业的历史当中去找到它有价值的东西,它能够成功,它能走到今天肯定是它做对了一些事情,它又遇到困难,总是有些正确的事情没坚持,这是Y轴。”
我之前有一个困惑,当我没做过一件事的时候,我是无法对这件事拥有全局性的认识,如果我想知胜,做之前就确保这件事能成功,那我应该怎么办?我当时的想法是:找个过来人请教。以及,我自己边干边摸索。这里给我的启发是,我知道拆解自己设想和评估设想可行性的方案了。
天下没有新鲜事,我想做的事情一定有人做过,并且有案例。正确的做事方式是:找、学习模范、组合在一起。这是很重要的次序。
当我看见全局,并且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普遍是什么状态,接下来会进入什么阶段、是什么状态的时候,我就没那么容易因为未知和不确定而感到焦虑。
心定了之后,就是学习模范,把「最佳实践」里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做下去。这是必经之路,每个人要做成一些事,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实践、重新总结。干自己的就是了,不存在竞争。竞争永远是零和游戏。
华杉老师讲道:“Z轴是什么呢?就是看消费者,但我们看消费者,一直到今天,我们看消费者、研究消费者最重要的不是搞消费者画像,我是蛮讨厌消费者画像的,这个我们以后的课程里面会讲。我们最重视的是消费知识,什么叫消费知识?就是消费者对你这个生意、对你这个产品懂多少?”
我在这里才明白,这个部分后来延伸出的理念是「营销的两种价值观」,一种是利用信息对称赚钱,另一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
我需要理解消费者对于这个「产品」了解多少,有什么样的认识?基于这些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输出知识,降低他们购买决策的成本。这些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营销动作”。我通过打广告也好,终端宣传也好,印上包装也好,总之企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让他们知道你的问题我能解决,找我准没错。
华杉老师在课上举了洽洽瓜子的案例,「掌握关键保鲜技术」来自X轴,来自对自身研究。既不是研究市场,也不是研究竞争对手。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讲这张三维坐标系图,并不是所有的都参数列出来去运算一个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里面随时可能有发现,在这些发现里面去选择一个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里让我明白,「定位坐标系」模型是发现「金子」的工具,不需要综合一个结论。
这背后的理论是《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的「虚实价值观的三原则」:“以实击虚;敌人有实有虚,我也有实有虚。如何做到实,是用虚来换。 所以说我们要选择在哪做实,首先是要选择把什么地方做虚,把虚的地方放弃。最重要的原理就是不可能都做实 。《孙子兵法》在这里有一句话,“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不要期待一上来就综合实力非常强,只能先做实一处,进而在这个优势下,投资发展出新的「实」,即新的优势。这也是发展和积累出来的结果。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