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学生课本的批注,优化了我课堂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学随笔

1.借助批注,克服孩子们的课堂恐惧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生如何做批注。这学期的前半学期用麻吉星上课时,也有拍过学生的批注,很多孩子看到我拿起手机拍照,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不是很愿意。有的孩子看到我拿着手机站在边上时,就不写了。他们担心自己写不好被投影上去,很丢脸。我要努力克服他们这样的心理。因此,一开始,我都是选择优秀孩子的批注,拍一份上来,这个孩子来当小老师,自己分享,不管说得怎么样,都会先给予鼓励,加分。慢慢的,他们发现每一次拍图传上去,不管写得怎样,都不会被批评。有一次,当我们借助某个同学的批注进行讲解后,我问他:这个环节,你有什么感受?他说:我会很认真听讲,因为那是我的语文书,我不知道写的好不好,我会很认真听同学和老师的互动。瞬间,班级响起来热烈的掌声。是孩子们自发的。那一刻,我觉得他们变了,我的课堂也有了些许变化。

2.指导批注,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原本,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请阅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时间5分钟。这个环节我没有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在他们批注的过程中我随机拍照展示。学生很认真。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麻吉星课堂实验,这次的随机拍照,让我看到学生思考、批注时的专注。这一次,是很多孩子写完后主动说:陈老师,你拍我的,来,你拍我的,我很想分享.......学生写的不一定很好,但是都愿意动笔做批注,并且能捧着书看着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这个互动过程以他们的交流为重点,从被动到主动,这节课,我真的看到了我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了。这样的课堂我觉得挺好的。

投票,检测孩子的听课效率

经过孩子们自己的分享,组织投票,我发现孩子们是看着自己的笔记进行投票的,原来,他们一边听,一边修改自己的批注,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其实获得票数最高的孩子并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每节课都非常积极发言的孩子,但是,今天他是主动邀请我拍照展示的孩子,他是真的很认真做批注,很勇敢地展示。显然,他在为自己的文字标注感到自豪。他说:错了又没有关系,如果错了,我的印象会更深刻。


其实,这个环节是上课过程中随机的。关于这个环节的理解我在做教学预判时也做了一页的课件。我担心学生批注不够全面。经过这节课,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借用学生的批注图片来上课,孩子们的听课效果比老师自己的做的课件要好很多。

因为:批注对他们 “记住 ”和 “理解 ”文本有帮助很大。麻吉星的拍照展示,让学生与书本对话,与同伴的思维碰撞,进而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