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了二年级课本的语文园地八,本学期最后一堂新课,剩下复习时间也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老廖需要告别一年山村支教生活的时间了。
我的朋友圈里有大量城市孩子的家长们,还有湖南山村孩子的家长,也有青海山村孩子的家长,有些话我还是希望说出来。
本人在来山村支教前已经在城市里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家长,而我和外国人一起教英语的三年,我的学生从4岁到40多岁,而我也接触了长大了的外国孩子——我的英美同事。
我想从我的个人经历和教育观察来提出几点拙建,仅供各位家长参考。
城里的孩子和山村里的孩子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先说最近上的课文,从2016年9月教材改革,全国一年级孩子可以用到新教材了,而二年级暂时还使用旧教材,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一课《阿德的梦》是关于未来的畅想,我在课堂让孩子们畅想未来并写作文,全班20个孩子几乎都说跑了题,也写不出来未来的世界。
这个情况不怪孩子,因为山村里的孩子们平时见得东西太少了。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回家盯着电视看的情况普遍,电视主要看《熊出没》,这个电视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好处也不多。
语文园地八让孩子们上课分享自己知道的课外科学知识和科学家,几乎没有孩子可以回答出来。
廖老师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如何可能,请在暑假带孩子出去转转,不需要多远,看看博物馆,看看动物园,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拓展孩子们的思路,这个和分数没有必然联系,我希望孩子们不论上学读书到多少岁,学到什么程度和学历水平,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都要做一个有眼界有视野的人。
我看见山村孩子们大量吃三无食品的零食和方便面,山村孩子吃零食的程度甚至比城里孩子还要严重,山村孩子的身体素质整体比城里孩子好很多,但健康饮食的习惯也很重要。
廖老师的第二个建议是:请关心您孩子的饮食习惯。
第三个建议是:卫生习惯。
也许长大真的就能变好了,但是为什么不能从现在开始做起呢?
衣服干净,头发干净,洗脸洗澡的频率,一个人的卫生习惯和身上的气味对其他人的影响,是很多人不愿意说出口的心结,我们都会接近每个纯真的孩子,但是我们每个人也会本能地远离有异味的人啊。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让父母每天陪伴孩子,不现实。
如何关心孩子呢?
第四个建议: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说具体的事情,倾听孩子的生活和苦恼,不要一开口就问“作业写完了,考了多少分?”
您可以让孩子给你讲讲课文里的故事,您也可以讲讲外面世界里有意思的事情。
亲情是无法替代的,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替代父母的关爱。
关于打骂和对待学习的态度。
上学期我在湖南省永州宁远县梅木塘村小支教,每个周六周日我都给在上级完全小学五六年级孩子补习英语。
原因很简单:家长虽然在广东打工但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主动联系我,只要孩子愿意学,家长真心重视,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得漂亮。
打孩子,骂孩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打骂孩子可以真正解决什么问题吗?如果不能,有没有其他办法。
鼓励和表扬,给予具体的支持,如果父母在身边就每天检查作业,帮助孩子复习和预习,听写词语,讲课文故事;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多关心,多联系,孩子心里会暖暖的,也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最后分享我遇见过长大了的外国孩子们。
美国人怎么都看起来比我们中国的同龄人,年龄大,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经历丰富,眼界宽阔,实践经验更多。
23岁来中国的美国人已经有了6份工作经验,他可以有多维度思考的能力,会更快晋升,一点儿也不奇怪。
他们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去关注更大范围的事情,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礼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方面。
“谢谢”——我们每一堂英语课都会反复一一练习打招呼,每一次活动课都教孩子们感恩和表达谢意。
我生病请假返回教学岗位,孩子们被外教要求说欢迎辞。
每天见面多少次,就打多少次招呼,离开学校的时候会给每一位同事打招呼。
过分吗?有点儿,但是礼多不怪。
人与人的差别不在学历和财富,当你接触一个人的时候,能感觉到的是他,她的能力场,是正的,还是负的,是让人舒服的,还是让人不舒服的,是友善的,还是不友善的,是小气,还是大气。
这个需要如何培养?
家长和老师,言传身教。
以后孩子们的路还长,我只能陪伴他们这么一段短暂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