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锄、镢

大家在农村经常见到铁锨,或者使用过铁锨,所以就不过多说,但在鲁西南地区有些地方的人一直将“铁锨”称为“木锨”,真正的“木锨”也叫“木锨”。只不过在没有铁器之前,人们先使用的是木锨而已。如今真正的木锨很少用到了。在生产队时期,有木锨专用农具,其外形和铁锨几乎一样,只不过锨头是块木板,不是铁的。当时,木锨主要是用来铲麦子扬场用,就是将脱粒后的麦子和麦糠,通过木锨一锨锨铲起,扬起来,让风吹走混在麦粒中的麦糠。其他的用途,我就没有见过了。

木锨扬场

锄,就是锄头和锄把成“V”型连接,人拿着长长的锄把,拉送动锄头,在田间除草、松土。豫剧《朝阳沟》栓宝教银环锄地的一折戏,道具就是锄。

镢,就是刨地用的,尤其是鲁西南地区有些土块比较硬,就用镢刨。一般的土地,就用铁锨翻土。在生产队期间,队里收完玉米、高粱之后,就把剩下的玉米根茬的或高粱根茬的按人口多少,计拢分配,一家分几拢玉米或高粱根茬。这时候,就是用镢头的好时候。人们用镢镢出根茬,收拢回家后当柴火烧。”

一种镢头

抓钩,也是一种农用生产工具,是由三个刺和一根木棒制作而成。也有两个刺的,一般用于松土和刨地瓜时用。我想,现在应该还在使用,因为鲁西南地区种芦笋,应该刨根的时候用。采芦笋的用具我见过一次,如小铲装,带个小勾,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三齿抓钩

以上几种农用生产工具,当地人基本上都按普通话的读音讲,有的好在名后加“的”或“子”字,如“抓钩的”、“锄的”。如今,农业耕作基本实现机械化了,这些传统农具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了,但农业的发展将会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会越来越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一篇“鸿门宴”文章,在文章中有这样的情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
    一两茶叶阅读 2,713评论 0 3
  • “小小子,坐门礅(拼音mén dūn),哭着闹着要媳妇”,这一句歌词在鲁西南地区广为流传,我认为它应该进入经典歌曲...
    一两茶叶阅读 1,891评论 0 0
  • 夜莺2517阅读 127,789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11,833评论 1 6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20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