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卮

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一篇“鸿门宴”文章,在文章中有这样的情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项王赐樊哙“卮酒”,这个“卮”字一般都翻译成“杯”或“碗”,但它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上网搜一下,有朋友介绍《汉书·律历志》规定“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古时一升折合市制等于一市升,故一卮酒等于市制四升,即四千毫升,相当于七、八瓶啤酒的数量,一般人还真喝不了这么多。所以,才明白了项王在樊哙喝了一卮酒后为什么还会发出“能复饮”的疑问。

酒卮子

说这么多,是说明“卮(拼音zhī)”是一种古代盛酒的器皿。卮还有个特点,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在鲁西南地区,起码是在我小时候生活过的一带,把卖散酒用的工具,也即是“酒提子”、也有叫“酒舀子”等,称为“酒卮子”。我记得我的堂爷爷开的代销店就有一个半两、一个一两、一个半斤的三个酒卮子,是马口铁打的圆柱体形状,每个卮子都焊接一个长长的、细细的提手。为什么没有一斤的酒卮子,因为当时人穷,手头没有钱,一般打酒就是“半斤八两”,喝多少打多少,能少打绝不多打。还有的是拿红芋干子,到代销店换酒。另外,代销店打醋、打酱油的工具,就叫醋卮子、酱油卮子,它们是用一节竹筒做的。卖香油的就叫香油卮子,不过我也见过卖香油的,有用圆形有个开口的油葫的,打油卖油等。

我直到现在想不明白的是,有的卮子里面底下,为什么会嵌上有的一根、有的两根、有的三根高粱秸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有酒了,咋弄点酒肴去?” “小强家炒嘞落生(花生)不孬,俺去装一褡子(衣服口袋)来,当酒肴中不?” “管管管...
    一两茶叶阅读 839评论 1 20
  • 有一学友在我文章后的评论区发了一句“不同的智者面对同样的事物,他们具有不同的心理过程,完整地记录这种心理过程,多么...
    一两茶叶阅读 568评论 0 6
  • “小妮子,给恁五块钱,到代销店封两封馃子去,过会,咱上恁姥娘家走亲戚去”。“馃子”就是鲁西南地区的人们,对点心的称...
    一两茶叶阅读 442评论 1 3
  • 对于“搉(拼音què)”字,汉语字典有好多解释。“搉”作为“敲击”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就有“搉,敲击也。从手,...
    一两茶叶阅读 845评论 0 2
  • 戚懿,也称戚夫人,生于公元前224年,卒于公元前194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汉高祖刘邦的爱妃,赵王刘如意的母亲...
    一两茶叶阅读 857评论 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