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浅谈关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思考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制度化、人性化”。既需刚性约束确保公平,也需柔性操作减少阻力,最终形成“动态调整、人岗相适”的良性循环。只有长期坚持,让“能上能下”成为常态,避免“运动式”推进,才能真正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立准标尺,划定能上能下基准线

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实,首在立准衡量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决定干部“上”与“下”的关键,既要突出实绩导向,又要严明底线红线。长期以来,干部管理中存在“能上难下”的困局,根源在于标准模糊、执行乏力。唯有将德才表现、履职成效、群众口碑等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才能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习。标准既要有刚性约束,也要体现动态调整,确保能上者服众、能下者服气,真正让“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畅通渠道,构建动态调整双行道

破除“上易下难”的思维定式,关键在于畅通干部流动机制。平日里,干部“能上”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而“能下”则容易引发争议,导致队伍活力不足。必须从制度层面打通“上下”通道,既拓宽“上”的路径,让有为者脱颖而出;又疏通“下”的出口,让无为者让位。同时,要避免“一下了之”,需建立配套机制,确保调整后的干部仍有改进空间和成长机会。唯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才能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避免“躺平”心态蔓延。

强化保障,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

深化能上能下机制,重在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干部“下”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必须做好后续管理,避免“一下定终身”。一方面,要完善跟踪培养机制,帮助调整岗位的干部找准短板、提升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此外,还需优化考核监督,确保“下”的公平公正,“上”的众望所归。只有形成“考核—调整—提升—再使用”的闭环管理,才能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竞争力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美关税调整达成共识:经贸关系新起点 中美经贸关系,犹如全球经济版图中的两大引擎,其任何细微变动都能引发世界经济格...
    花糕阅读 26评论 0 1
  • 如何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水泉乡 周昕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并发出通知,...
    zz_xy阅读 96评论 0 0
  • 健身日志打卡1000-677 本日体悟: “淡漠无它念,虚静是天师”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有我无我,绵绵...
    番茄打卡阅读 63评论 0 1
  • 曾有一则报道,说华为在很短的短时间内就成功动员了2000多名具有15~20年研发经验的高级专家及干部,把他们重新投...
    全脑密码阅读 382评论 0 0
  • 能上能下为青年干部队伍赋新能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
    简而不单阅读 1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