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式写作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即表达者发送信息,收听者接收信息。
单向沟通,只是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因而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简单,传播准确性差,且接收者缺乏足够积极性等特点。
单向沟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军令。
军队强调服从命令,令行禁止,士兵只需要服从并执行命令即可,传播速度快,过程简单,反而成为了优势。
双向沟通,双方既是信息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与单向沟通的区别在于,发送者与接收者双方存在互动,彼此接收对方的反馈,因而虽然双向沟通传播速度慢,传播过程复杂,但却有着传播准确性强,双方有积极性的优点。
双向沟通式写作
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写作,常为单向沟通式的产物,即作者表达观点,读者接收信息。
写作者往往陷入说教式写作中而不自知,所谓说教式,即作者以教育者的姿态喝口吻指导读者。
“你应该……”“一定要……”这些说教式的语言,强制性的话语,往往令读者反感。
《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弟子尚且如此,作者与读者之间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人们喜欢分享,讨厌被说教。
读者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的朋友,这个朋友风趣幽默,充满智慧,每次交流都能给自己带来新的体悟;而不是一个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上司。
记住一点,你是一个分享知识的朋友,而不是说教的老师,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读者对象感,聊天的感觉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和一位好友交谈。一篇好文章亦是如此,如与一位和蔼的长者交谈。
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若仅仅只是传递信息,则会使文章显得枯燥乏味。
知识科普类的文章,既需要科普专业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兼顾读者的阅读体验,避免成为一篇有用但无趣的说明书。
“理财投资的年化利率约为4%,通胀率是5%”,这样的文字描述是报告,有的只是一连串冷冰冰的数字;
换一种表达方式,“相比较于5%的通胀率,年化利率只有4%,这意味着你费尽心力选择的理财产品,不仅未创造收益,就能本金都没有保住。”
写作的时候,时刻想着对面有个人,你在跟他讲话,按照这个标准去写作。
引用数据和科学观点时,辅以案例说明,这样既论证了观点和数据的准确性,也丰富文章的趣味性,增加可读性。
写作过程中注重调动读者
双向沟通式写作注重于读者形成互动,制造双向沟通的氛围,便是要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调动读者,让他跟你一起思考。
一个技巧就是,时不时提问一下,卖个关子,让读者思考一下,
提问这种方式,本身就可以把信息从传递式的写作,变成探讨交互式写作。
注重接收的准确而非表达的准确
目的性写作,让我们明白,写作是为了一个核心目标。
而达成目标的前提,是读者完整接收信息。
一个技巧就是反问法,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反问几个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读者好理解吗?”
“是不是应该再多写点背景信息”
“是否还有一些不够普适的行业用语”
“这个概念讲得够通俗么”
通过反问,重新回过头思考,文章是否做到了通俗易懂。
沟通的层次
沟通可以划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表达准确,这是基本的前提,传递信息,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第二层是接收准确,接收信息,清楚明白
第三层是达成目的,沟通有效,心想事成。
目标达成是有效沟通的结果,只有信息传递准确,接收准确,目标才有可能达成。沟通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沟通是为了达成某个结果,只有目的达成了,才算是有效地沟通。
第四层是让对方愉悦,即不仅达成目的,还让对方心甘情愿。
总结一下,写作从形式上是单向沟通,但我们要尝试从双向沟通去写作,以平等姿态,避免说教式的训导;营造朋友聊天,分享心得的氛围;与读者“一问一答”增强互动;兼顾传播和接收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