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到底是外求还是内求?你的方向对了吗?

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性格只是件外衣,里面包裹着一个本体。

一个人只要回归到本体,就会聪慧异常。不管是佛教,道教,儒家的心学,还有心理学,都公认这一点。

心理学上管这层外衣叫性格,而宗教和心学上一般笼统地称为“欲”而已。心理学上的修行,认为只要回归到本体,就能有接受到高层智慧和高层德性的指引。宗教和哲学讲求去欲,以为进入到“无欲”的境界,智慧和德性自显。真可谓殊途同归。


释迦摩尼、孔子、老子、王阳明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智者。多数人对他们都有个误解,以为他们即天生聪明,又勤奋学习,所以学识越来越渊博,最后方才成为智者。

没错,他们较之常人,天赋应该更高一些,也通常更勤奋一些。但有好些人天份比他们还高,为学也更加勤奋,却为什么没有达到他们的成就呢?

因为他们走错方向了。

这些伟大的智者,是向内寻求智慧,而不是向外,而一般人通常是向外寻求。

老子说,“其行弥远,其知愈少”,甚至说“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这听起来违背我们的常识,实际上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很多了不起的学问恰恰是通过向内,而不是向外寻求而来的。


向入寻求,常叫“内省”。

比如中国人发现的经络穴位,向外是无法找到的。不管你如何解剖,找到多么先进的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经络穴位的存在。

教科书上说是劳动人民实践中得来的。这样说太过笼统。真正发现经络和穴位的,没可能是一般的劳动人民,更可能是那些远古时代修行的高人。

他们经过修练,内心宁静到了极致----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便能清晰地感知到身体里的所有秘密。他们把所感知到的那些秘密记载下来,我们方才知道了经络穴位。


再比如佛祖。佛祖早早地就知道一杯水里有八万四千条虫(细菌)。要知道他那年代可没显微镜。而且佛祖还知道地球是圆的,称之为“轮”-----第一层是水轮,第二层是风轮,再外面是空轮。这不是说地球主要组成部分是水,外面是大气层,大气层是外太空吗?佛祖超前预知的远不止这些。佛祖当时没可能向外学习到这些东西,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向内修行。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具有无上的聪明智慧,也都有无限的潜力,是欲望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是性格这层外衣挡住了视线,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能量。

智者们通过修行,突破了这层障碍,接近了自己的本体,获得了内在的指引,方才变得那般强大。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就像宇宙飞船要飞入太空,要突破地球的巨大的阻力一样。正因为困难,所以没有几个人能突破。只是我们如果要突破,就必须修行。

佛是修行,道是修行,儒也是修行。

相比而言,我觉得王阳明的心学更容易上手一些,也更实用。建议大家看看王阳明的传记以及记录王阳明思想的《传习录》。当然光看没用,要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精神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形式: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double getVolume() = ...
    nn_ii阅读 2,905评论 0 1
  • 现在的人,为了红也是够够的了,端午不能说快乐,七夕不能说情人节。挖一点历史资料就以为自己手握春秋大义,动辄援引韩国...
    关雎黍离阅读 3,101评论 0 2
  • 南方一年要经历两次落叶, 一次是秋天,另一次在春天。 新生的嫩绿剥去树上那披了一个寒冬的外衣, 春的盛宴即将开始。...
    夜雨成秋阅读 1,462评论 0 0
  • 连续几个月的失眠,莫名地累和疲惫,喜欢简单。 昨晚却睡得踏实了,醒来,阳光已大好了。 早餐,桂花醪糟,只加了菠萝丁...
    木木的糖饼阅读 3,6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