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视情如命嫉恶如仇

现在的人,为了红也是够够的了,端午不能说快乐,七夕不能说情人节。挖一点历史资料就以为自己手握春秋大义,动辄援引韩国、日本为例,大肆宣传,看起来是在呼吁所谓的传统。实际上就是浮浪的半吊子水,挖空心思想自己收获名利罢了。

我最厌恶的,莫过于这类患有严重考据癌的脑残。他们所谓的传统,只停留在《三字经》,《女诫》上,生搬硬套几句《论语》便以为自己是万圣先师附体了。但这样的渣渣人物,你可能真给他丢几篇简单的《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他连之乎者也都断不开,成天动不动把历史挂在嘴边,却连《史记》也未曾读过几篇。

然后就给你讲七夕是乞巧节,是妇女乞巧的节日,企望针线活变好的,并不是情人节巴拉巴拉。

那么,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要乞巧?

你倒是说说看,又为何有由乞巧,变成鹊桥仙了?

你倒是给我讲讲,唐代的“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怎么到了宋代,就变成了“金风玉露一相逢”,“千年愿,年年此会长相见”的调调呢?

你狗屁不通,瞎喊乞巧,却装作一副学者的面孔,羞也不羞?

别说七夕在历史长河中,有它明显的由实用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度,渐渐象征美好坚贞的爱情。

就是从过节形式上,难道说乞巧到爱情的转变,不才是一种进步,和美好的传承吗?

古时候的女孩子要乞巧,为的是哪般?还不是因为女红不好,嫁人的时候没优势,过门了之后要遭公婆姑嫂的嫌弃。

还不是为了那看似温馨,实则没有一点平等的男耕女织家庭。

把女孩子约束在灶台和房内,让他们只知道做饭,纳鞋,织衣服。比起让在枯燥无聊中的女孩子,对美好爱情有了更多憧憬,究竟哪种更好,我想,只要是有点人文关怀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若是个自私自大,又自以为是的龌龊男人,又得另说了。

一天天打着历史的旗子,没从历史里看出借鉴和新生,也没有看到深层次的浪漫文化。而只是就着那么一丢丢可怜的资料,振振有词的瞎考据,要说丢失传统,我觉得传统倒是被这些垃圾人搞丢的。

他们可能不知道,三元不禁夜,儒家不倡哀伤。中国的节日,是在压迫中,给人一线释放,就是为了快乐和浪漫而存在的。可怜先贤文豪,最负人格独立的读书人们,一代代开辟出这些充满想象与文化符号的节日,却被当今的许多伪知识分子,搞得不伦不类,滑稽莫名。

他们或许不关心节日,以及节日做什么。我估计如果大家都是在乞巧,而日韩在过情人节,这些人就会说七夕不是乞巧节,它是东方情人节!

我是最鄙视伪知识分子的,肚子里没有三两书,脸上倒有万层皮,功利,虚浮,无耻。

可恨这样的人,总是能掀起一些浊浪,收获名利。面对这些人,也只好希望更多人,多一些独立自由之精神吧。无论如何,我还是祝大家七夕节快乐,良人双双,厮守莫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
    白丁平民阅读 4,177评论 16 28
  • 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
    为世瑞阅读 4,324评论 0 1
  • 【专题:玉】 农历七月初七,现在大多数人或许只知道是情人节,再多些见识的便是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但却都忘了,这更...
    南阳雅月阅读 5,014评论 3 6
  • 有人评说过,自古以来,手足之情如苏轼苏辙者,未有过之。80后之人估计会抿嘴笑曰“断臂”,实乃世风被西化腐蚀也。因为...
    原疯不动阅读 4,809评论 0 0
  • 诗人的表演欲 我是兰波,阳光在我脸上毫无顾忌的扑撒着,我许诺了它的调皮 ,我眯着眼睛打量着空中的太阳,我好像看见它...
    努力练成文案妖阅读 1,8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