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起白宫重视的学术研究(终篇)

前面呢,我们讲完了这几篇的核心重点3T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可是我觉得好像把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的原因讲的不太清楚,所以我打算再加一个终篇,深入的谈谈这个原因。


有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儿童的语言当中95%的词汇是和父母一样的。所以说呢,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当你看到你的孩子说出一些让你气愤的话的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怎样说话的。如果父母讲话不客气,非常冲,偶尔还会说出一些粗话来,那么你别指望你的孩子性格温和,讲礼貌。如果父母能够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以及所用的词汇,那孩子也会变得不同。



9个月大的孩子你认为他们学习能力有差异吗?这个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孩子长到9个月大的时候学习差异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读写水平将会决定他以后上什么样的大学。那么这些差距是从哪里开始的呢?这些差距从孩子降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他的时候就决定了。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那两位科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他们两人找到了55个愿意和他们一起做相关实验的家庭,在这55个家庭中安装了很多的仪器和设备,用来记录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然后他们得出结论,不同家庭环境和孩子所说的语言数量是最本质的区别,遣词造句虽有不同,但词汇数量的差异才是根本。



在一年内,脑力劳动者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166000个禁忌词汇是26000个。工人家庭肯定词汇是62000个,禁忌词汇36000个。贫困家庭肯定词汇26000个,禁忌词汇57000个。差距就是这么大,到孩子4岁的时候这个差距还会翻6倍左右。


以温柔的态度运用3T原则,尽最大的努力保留孩子的天赋,别让这些能被保留下来的天赋白白流失。如果你看到了这些,请把这些内容分享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吧。


拜拜,明天见!ノBy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