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起白宫重视的学术研究(中篇)

上篇讲到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两位科学家发现,家庭的语言数量是引起扎克和米歇尔产生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那么,语言数量的差别会影响到什么呢?我们在后面慢慢论述,他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影响到词汇量,以及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在这里面有一个理论上的原理我们必须了解,那就是——神经的可塑性。我们早期时候的语言环境将决定着我们每个人大脑中所分泌的这种荷尔蒙。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它不但在建立很多的神经元链接,同时它也在断掉很多的神经元链接。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大脑是大爆炸的,无数的神经元在疯狂的链接,快速大爆炸再建立很多的神经元链接后,那些经常用不到的神经元链接就会自动断开,不用了。大脑会认为这些没什么用,慢慢的就不会再生长,为什么那些不经常用到的神经元链接会自动断开呢?那是因为,如果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无限制的链接,大脑会承受不了那么强烈的复杂的信息压力,这样就会得病,甚至疯掉,所以我们长大后学习语言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呢!在我们知道基于神经的可塑性这么一个原理,我们就知道孩子在小时候,父母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

那么父母到底怎样和孩子对话才是科学的呢?这里有3个核心原则——三T原则。

第一个T叫做tune in(共情关注)。

什么是共情关注呢?比如很多父母会抱怨,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总是左顾右盼,父母就抱怨,你为什么不听呢?我们希望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绘本上,妈妈怎么念你就怎么听,这不叫共情关注。你会发现,当你读绘本的时候孩子突然伸手去摸旁边的卫生纸了,什么叫共情关注呢?这时候你应该跟着他走,说:“你看到卫生纸了,这个叫卫生纸,白白的,软绵绵的,来,你摸摸看。”这才叫共情关注。然后呢,你给他念绘本,念到一半的时候,孩子突然指着前面说:“这儿”,又要念前面这个地方,“还是喜欢这个呀,来,妈妈再给你念一遍”,这叫共情关注。你要把他的情绪感觉讲出来给他听,不断的跟他解释他的这种感觉,这种共情关注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快速学习。

因为孩子小,他不可能跟着你的节奏去吃饭,学习。读绘本的时候都跟着你的节奏,那不可能,所以你非得让它跟着你,就会给他带来焦虑,皮质醇分泌,最后你也生气他也生气。

我们是讲故事还是堆积木,看孩子的感觉,当他听故事的时候跑去堆积木,你就去给她解释积木,这个叫积木,蓝色的,积木是用木头做成的,你拿在手里试试重不重,不断的解释这个世界,这就是第一个原则——tune in(共情关注)。具体的做法就是不断观察孩子的行为,理解他的行为,帮助他讲出来。比如他在说:“抱抱”,“你是不是累了,想要妈妈抱抱你,来,到妈妈的怀抱里来”。这就是共情关注的做法,要经常跟孩子做共情关注,来描述他的状态,这就是第一个原则——共情关注。

下篇来了解几个对培养孩子来说很重要的几个原则的详细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