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里仁篇第五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讲:“富贵,每一个人渴望,但是如果不是用正道的方式获得,也不能处于富贵;贫贱,每一个人都厌恶,但是如果不是用正道的方式摆脱,也不能真正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那还能有君子之名吗?君子在吃饭时从始至终不会作出违背仁德的事情,在紧急和颠沛的日子里都跟吃饭时一样。”

对于富贵的渴望与追求,对于贫贱的厌恶和摆脱,是人的本能使然。富贵不仅意味着拥有美味的饭食、舒适的住处和便捷的交通工具,还包括更容易的性需求的满足,甚至富贵让人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赢得社会的尊重,这些人的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满足都是人处于贫贱时没有机会获得的,故从人的本能需求出发,追求富贵并摆脱贫贱,符合人往高处走的社会性格。

孔子虽然承认人的本能欲求,但是他却强调富贵必须取之以道,否则人虽居富贵却不处富贵,人离贫贱却不离贫贱。所谓取之以道,便是不违仁,就是符合仁德的精神。以仁德的方式获得的富贵,用之心安理得,也不生失去它的恐惧心,即使失之也淡然自若。不以仁德的方式虽获得了的富贵,用之则惶惶不可终日,内心充满对于可能被剥夺的恐惧感。

仁德的方式是勤劳、正直、智慧和勇敢。不仁德的方式诈骗、偷盗和贪腐。仁德的方式从自身努力出发,而不仁德的方式则多为剥夺他人。

吃饭是人生间最简单自然的事情,孔子讲,如果有不违仁的精神,在紧急和颠沛时刻人也便如吃饭一样做到不违仁。

一个有仁德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来源于其内心仁心的强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
    弘丹阅读 2,251评论 4 21
  • 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
    猫仔随笔阅读 498评论 0 0
  • 二阶回来后一直在逃避写作业,不知道原因.就不不想写,直到今天才发现其实我一直在逃避,逃避探究自己. ...
    自在Jean阅读 193评论 0 0
  • 感恩公寓管理员的热心帮助。我们在大门口向管理员问附近是否有菜市场,他说他也不清楚,但立马转过身走向旁边的家...
    Melody的幸福家园阅读 526评论 0 49
  • 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节约企业成本,清晰的知道企业人员的合理结构,寻求最佳人数产出比。 招聘与甄选,是为了降低错误雇...
    毛攀阅读 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