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灵芝,谁说会跳拉丁舞的妞就不能会写一手好文章,原创文章第29篇。
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不意味着一定是舒适的,心理舒适区是你习惯了的区域。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觉得当下过得并不如意,却不愿意改变
其实是因为当下虽然不如意,不舒服,但是,却是他所熟悉的。
因为熟悉,也更有安全感。
所以,舒适区是带着长长的过去装在头脑里的,是你所熟悉的,充满了确定性。
舒适区是你对环境所采取的应付方式
每个人面对困难反应都不同,那么你是如何处理生活中遇见的困难的事呢?
关于如何处理生活中困难的事,心理学家列出了一个量表
应对方式其实有两层含义
1,行为上的应对
指的是面对困难时采取的行动,例如说有些人面对压力会暴饮暴食,有些人就会选择爬山健身。
2,情绪上的应对
指的是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情绪,是兴奋,羞耻,还是难过,愤怒等等。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心理舒适区而不能自拔?
那是因为,舒适区能带来一个超大的好处,控制感。
控制感是用来应对焦虑的,我们越焦虑就越会抓着已经有的应对方式。
走出舒适区就是放下原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面对新焦虑,面对新方法。
这会让人非常难忍受
因为对焦虑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常常把我们拉回到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
这就是为什么改变会这么难的原因。
我们常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应对方式
举个例子,假如我的另一半最近加班很晚回来,这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
如果我习惯采取的对应情绪是怀疑,猜测并指责他,那么现实可能就真的朝着我脑海里想象的方向去发展,男朋友很有可能会烦够我的猜忌和指责而离我越来越远。
所以,心理舒适区是熟悉的应对方式所带来的控制感,正是对控制感的渴求,让我们难以改变。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跳出固有的舒适区,试着改变对事情的应对方式?
不管你有没有,反正我是有的。
那么朋友们,你的心理舒适区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告诉我呦。(°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