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从知道到做到,搞清楚这五点就够了

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可这是为什么呢?

一、你真懂了吗?

如果你没懂却觉得自己懂了,奇怪自己懂了却做不到,难道是道理的问题,道理此刻觉得很无辜。你也许只是知道,却不一定懂得,只是以为自己懂了。

比如说,要给孩子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那什么是给孩子好的教育?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是买学区房?是上好的学校?还是分到好的班级?以及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

我们努力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给他们补习各种知识,还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但大家只关注到“迁”,还是“三迁”,其实这个故事的重点是前面的“孟”,如果不是“孟”,再迁也没用。

重点学校的学生有学的不好的,普通学校也有顶尖的学生,环境对于孩子只是影响作用,影响的大小远没有家庭对他的影响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远比在学校中学到的多。如果只是有好的环境,但父母遇到问题只是抱怨指责,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对孩子也是打压,家庭氛围紧张。让孩子好好学习,可家长却放不下手机,让孩子去锻炼身体,可家长却懒得运动......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家长思考。

二、做不到是因为它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当我们说一件事在我们心里确实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去做,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无从改变时。那可能是你的认知有误,其实那件事在你那儿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懒得做,可为什么懒得做,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认为自己懒,说明自己认为自己能变得更好却不愿意变得更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另一种是对自卑的保护。

工作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有一件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虽然知道这件事对自己很有好处,但就是懒得去做。别人做到了,又说:我也早都想到了,我也能做到,就是懒得去做。

明确认识到自己懒却不愿意变得不那么懒,证明他们对于如何正确做这件事的认知模糊不清,并不清楚付出更多的成本(时间精力等)能否带来更好的结果,所以选择懒的这个行为。本质上是看不到正确做事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价值是没有对错的一组排序,每个人都有对不同事情重要性的排序,懂得道理却懒得去做,说明这个道理在你这儿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我们知道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早起跑了几天就起不来了,或者只是头脑想想,没有任何行动,这个时候,运动这件事对你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可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你觉得运动能够帮助你恢复健康,那么运动在你这儿的重要性就提升了,你就能够做到。

三、不为目标服务的道理懂了也没用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那你懂再多的道理也没有用,今天觉得读书好,就去读书,明天觉得运动好,就去运动,后天又听说“宜静不宜动”的道理,那就躺平,究竟怎么才算好,我们被道理整蒙了。

其实,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我们懂了这样那样的许多道理,都是零散的,很难做到,也坚持不下去。

比如说成年人学习很重要,以前在学校学知识,更多是为了考试,可离开了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看着这个好学一学,又看到那个好再学一学。

如果把在课堂上,包括在学校或是在进入职场后的培训课堂称为正式学习的话,那么业余时间自己学习可以称为非正式学习。

缺少目标明确的支持,非正式学习会变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耗费成本精力,学习到的道理知识做不到,当然也没效果。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自己的瓶颈,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突破自己的瓶颈,那学习会变得很有效率,相关的道理会学到悟到。

如果我们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再去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学习相关知识,去学习相关道理,那就会很有效果,懂得道理后就会去践行,去做到。

四、作为“干货”的道理就像是速食品

这个世界充斥着“干货”,干货是什么,是别人思考总结的结果,通俗点叫别人嚼过的渣,你连嚼都不用嚼,那种渣吞多了很快就有饱腹感,但是它一没营养,二不抗饿,所以即便你吞了很多,饱得很快,但过不了多久,你觉得还应该再学些干货。

时间长了,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自己思考,学着干货,而没有思考这个“干货”道理背后的原因,也就没有内化,只是表面懂得,自然也就做不到。

比如: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大家也很想情绪稳定,可是做不到啊,孩子某个行为,某个时候总能轻松的让家长抓狂焦虑。

那么何为情绪?又是什么扰动了你的情绪,又如何做到情绪稳定?那肯定不是看见这个道理,懂得这个道理你就能做到情绪稳定。

你焦虑是孩子总是不好好写作业,放不下手机,还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那个叛逆的孩子?

五、懂得道理还要坚持去做

没有体验过的道理很容易被忘记,懂得一个道理,却没有去实践,拿不到体验,也没有正向反馈,那懂得那个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懂得的道理是别人总结出来的,但要做到别人是无法给的,而是自己不断练习后得到的体验,在体验中又有正向的反馈,真正感受到道理的正确性,又促使你坚持下去,不断正向循环,这样你的认知行为一点一点被重塑出来。

NLP是一门主流的心理学,在NLP的教学中就有大量的练习,学员在练习中感受到不同的体验,在生活中实践,信念会一点点潜移默化的被改变。

在培训行业领域中,专家发现传统的课堂式培训效果衰减迅速,人们在学到知识的时候,确实提升了认知,甚至能在之后短时间内做到,此时大脑确实收到了正向反馈,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懂得了,从而忽略后续大量的练习。

当然这种正向反馈也是真实的,但仅凭一次的神经元网络链接,无法形成强关联,也就是说这种认知很不稳定,如果不加上大量的练习去强化认知行为的改变,效果自然会衰减,培训效果自然不佳,所以现在在培训中会有大量的练习,帮助强化行为的改变。

你可以保持现状,只要你觉得好就挺好的,如果你困惑自己懂了却做不到,希望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