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守望

老槐树

        深秋的晨雾像一层薄纱,轻轻笼罩着寂静的村庄。王满囤佝偻着背,手持竹竿,正在细心敲打老槐树上的枯叶。细碎的黄叶如蝴蝶般簌簌落下,混着晶莹的露水,浸湿了他那双补丁摞补丁的解放鞋。远处,拖拉机突突的声响由远及近,惊起槐树枝头的灰喜鹊,扑棱棱的翅膀声打破了村口的宁静,也惊碎了这方清晨的静谧。

          这棵老槐树,比满囤的年岁还要大上许多。三人合抱的粗壮树干上,布满了岁月雕琢的沟壑,树洞里填塞着经年累月的泥土与杂物。树皮剥落之处,露出斑驳的木质,那纹理与色泽,恰似满囤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诉说着时光的沧桑。村里人常说,这棵树是有灵性的。遥想当年闹饥荒的艰难岁月,正是老槐树盛开的槐花,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如今,尽管树冠已不再如往昔那般繁茂,显得有些稀疏,但每到春天,它依然会信守承诺,准时绽放满树雪白的槐花,一朵朵、一串串,宛如缀在枝头的璀璨星星,给村子带来希望与生机。

        “满囤叔,又在拾掇树呢?”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满囤缓缓回头,只见李秀兰挎着菜篮子,站在田埂上笑意盈盈。这个泼辣能干的寡妇,自丈夫因车祸离世后,独自带着十岁的女儿小芸,搬来村里已有两年时光。在这陌生的土地上,她们努力扎根,顽强生活。

        满囤轻轻点了点头,竹竿又轻轻地敲了敲某个枝桠,说道:“这枯枝得趁早清理干净,不然等下雪时压断了,砸着人可就不得了。”他说话时,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仿佛是一台运转多年、老旧不堪的风箱,每一次发声都带着岁月的沉重。

        李秀兰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树下,仰头望着那高大的树冠,好奇地问道:“听说这树是你爷爷辈栽的?”

        “可不是嘛!”满囤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抹额头的汗水,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眼神中满是回忆,“我爹走的时候,就静静地躺在这树下的竹床上。那时候,这树的影子能遮半条街,哪像现在……”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目光越过李秀兰,落在远处正在热火朝天修建的水泥路上。那轰隆隆的施工声,仿佛在无情地宣告着村庄即将迎来的巨大变革。

        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纷纷踏上了进城打工的道路。曾经热闹的老宅,一座又一座地荒废下来,只留下空荡荡的院落和寂寞的门窗。上个月,镇里派人前来,带来了修路的消息,而老槐树的位置,赫然出现在规划图之上。满囤心急如焚,赶忙去找村长理论,可得到的答复却是:“发展总要有些牺牲,这树早晚得挪。”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满囤的心上。

        “满囤叔,小芸说学校要写作文,想采访您关于老槐树的故事。”李秀兰的话,将满囤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您看哪天方便?”

        满囤搓了搓自己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一般的手掌,嘴上说道:“这有啥好采访的?不过是棵老树罢了。”可他的心里,却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自从老伴离世后,除了每月按时来送低保的村干部,很少有人主动与他交谈。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注,让他干涸的内心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

        第二天傍晚,夕阳的余晖为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小芸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满囤家。小姑娘扎着可爱的羊角辫,一双眼睛像黑葡萄似的亮晶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爷爷,您给我讲讲老槐树的故事好不好?”

        满囤从墙角搬出那个缺了个豁口的搪瓷缸,为小芸倒了一碗清凉的井水。夕阳透过老槐树茂密的枝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晃动的光斑,宛如跳动的音符。满囤望着老槐树,缓缓开口:“那得从你太爷爷那一辈说起了……”

        原来,当年满囤的爷爷为了躲避饥荒,一路逃荒来到这里。那时的村子,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大家靠着开垦荒地,勉强维持生计。爷爷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这棵槐树,并在树下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从此,一家人便在这里扎根发芽,繁衍生息。每到槐花盛开的时节,村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在树下。女人们巧手翻飞,用洁白的槐花蒸出香喷喷的馒头,做出美味可口的槐花饼;孩子们则在树下嬉笑玩耍,追逐打闹。这棵老槐树,见证了村里一桩桩喜庆的婚事,也送别了一位位逝去的老人,它是村庄历史的活见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我还记得,”满囤的声音渐渐哽咽,眼眶泛起了红晕,“我儿子考上大学那天,就是在这树下放的鞭炮。他兴奋地摸着树干,信誓旦旦地说,等以后有出息了,要给老树修个漂亮的围栏……”说到这里,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不正常的红晕,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小芸连忙递过纸巾,怯生生地问道:“那叔叔后来呢?”

        满囤沉默了许久,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落与眷恋,缓缓开口:“后来他留在城里工作,娶了媳妇,生了娃……五年前,他说要接我去城里住,我没答应。”他的目光久久地落在树干上刻着的“1987”字样,那是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满怀喜悦与自豪刻下的。这几个简单的数字,承载着太多的回忆与期待。

        当晚,满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在墙上投下老槐树扭曲的影子,仿佛是老树在无声地诉说着心事。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白天村长说的话:“镇里下周就来测量,您老也别太固执,补偿款不会少的。”满囤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知道修路是为了村子的发展,可他更舍不得这棵陪伴了家族几代人的老槐树。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满囤就又来到了老槐树下。他围着树缓缓转了几圈,粗糙的手掌轻轻地抚摸着树皮,那动作温柔而又虔诚,仿佛在抚摸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突然,他发现树干根部的泥土有些松动,心中不由得一紧。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惊喜地发现裂缝里冒出了几颗嫩绿的新芽。那一抹嫩绿,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给满囤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老树要发新枝了!”满囤激动地叫出声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兴奋。他快步跑回家,找出一个旧脸盆,打来清水,小心翼翼地浇在新芽周围。水珠顺着树皮的纹路缓缓滑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老树发新芽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李秀兰带着小芸赶来时,树下已经围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都说这是老树显灵,在为自己续命。小芸掏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每个人说的话,她要用文字将这份奇迹与感动永远留存下来。

      “这树不能砍!”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坚定的呐喊。说话的是村里辈分最高的周老太,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了出来,眼中满是坚定与执着,“当年我难产,情况危急,要不是在这树下喝了碗槐花汤,哪有现在的我?这树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对,不能砍!”村民们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这些年,虽然大家各自忙碌,为生活奔波,但老槐树始终是他们心中共同的牵挂,是村庄的根,是乡愁的寄托。

        几天后,镇里的测量队如期而至。满囤挺直了佝偻的脊背,坚定地站在老槐树下,对测量队长说道:“领导,您看这新芽,老树还活着,它还有生命力啊!”他的声音虽然有些发抖,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

      测量队长皱着眉头,看了看新芽,又翻出规划图,面露难色:“这确实是个难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小芸勇敢地挤到前面,高高举起手中的笔记本,大声说道:“叔叔,这是我们收集的老槐树的故事,您看看好吗?”

        测量队长接过本子,一页页地仔细翻看。看着上面歪歪扭扭却饱含真情的字迹,以及村民们郑重其事按上的红手印,他沉默了许久。最终,他合上本子,轻轻拍了拍满囤的肩膀,说道:“大爷,我们回去重新规划,尽量绕开这棵树。”

        听到这句话,满囤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那天晚上,满囤静静地坐在老槐树下,仰望着满天繁星。秋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李秀兰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轻声说道:“满囤叔,小芸作文获奖了,题目就叫《守望》。”

        满囤接过汤碗,袅袅升起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睛。老树新芽,生生不息。这棵守望了几代人的老槐树,终于得以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而满囤,也将继续守在这里,守着这份珍贵的传承,守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二年春天,老槐树仿佛是为了感谢人们的守护,开满了比往年更加繁盛的槐花。雪白的槐花如瀑布般垂落,花香四溢,弥漫在整个村庄。满囤坐在树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小芸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槐花雨中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远处的水泥路上,偶尔有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开车经过,他们都会特意放慢速度,摇下车窗,向老槐树投去一个温暖的微笑。那微笑中,饱含着对故乡的眷恋,对老槐树的敬意,以及对那份守望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守望,是老槐树对土地深深的眷恋,是满囤对故乡矢志不渝的坚守,更是一代代人对根的执着追寻。只要这棵树还在,村庄的故事就会继续书写,希望的光芒就永远不会熄灭,它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每一个游子回家的路,温暖每一个眷恋故土的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鄂西边陲的芭蕉坨,晨曦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画师精心调和过,如同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轻柔且梦幻地洒落在村口那...
    山野静思老翁阅读 832评论 0 3
  • 清晨五点,村口的老槐树上又结了一层白霜。树下蹲着个佝偻的身影,穿着褪色的蓝布衫,手里攥着个保温杯。他叫老刘头,守望...
    晨曦之韵阅读 2,383评论 0 32
  • “滋滋……滋滋……”刺耳的电锯声打破了教室的安静,小家伙们停止了书写,一个个抬起头,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竖起了小耳朵...
    云水禅心wls阅读 3,914评论 6 33
  • 黄山烟雾弥漫、景色奇秀,迎客松则更是成为黄山绚丽风景中画龙点睛之笔;家乡福气缭绕、房舍紧凑,村头的老槐树则与...
    东石三阅读 3,630评论 4 8
  • (一) 很久以前,石庙村人喜欢在自家门前或是院子里栽种槐树。每年四五月份,槐树陆续开出灿白的小花,满村飘香。没有经...
    哑铃不沉原创阅读 11,535评论 94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