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跟人比“惨”!你的安慰,可能是在泼冷水

前几天朋友小敏找我吐槽,说自己被领导批评了,心里特别委屈。我刚听她讲了两句,就忍不住插话:“这算啥!我上次被领导骂得更狠,当着全部门的面说我方案像垃圾,我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晚上还失眠了好几天。” 我本来想安慰她“你不是最惨的”,结果小敏的话突然变少了,过了一会儿说“我还有事,先不说了”,就匆匆挂了电话。


后来我才知道,小敏挂了电话后跟另一个朋友说:“本来想找她诉诉苦,结果她一直在说自己多惨,感觉我那点委屈根本不算事,说了也白说。” 我这才反应过来,我以为的“安慰”,其实是在跟她比惨,反而把她的情绪给堵回去了。


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生活里的你?同事说“今天加班到九点,太累了”,你马上说“我上周天天加班到十一点,回家连饭都没力气吃”;闺蜜说“跟男朋友吵架了,心里难受”,你接着说“我上次跟我老公吵架,他还摔了东西,我比你惨多了”;家人说“最近身体不舒服,总觉得累”,你赶紧说“我前段时间住院了,躺了半个月,那才叫难受”。


我们总爱跟人比“惨”,不管别人说什么难处,都想把自己的“惨事”拿出来比一比,觉得“我比你更惨,你那点事不算什么”,这样就能安慰到对方。可实际上,比惨不是安慰,是在消解别人的情绪,是在告诉对方“你的委屈不值一提”。就像有人摔了一跤疼得想哭,你却跑过来说“我上次摔断了腿,你这算啥”,对方不仅不会觉得安慰,反而会觉得你根本不懂他的疼。


这种“比惨综合征”,就像别人递过来一杯需要温暖的水,你却往里面加了冰块,本来想让水变凉一点,结果直接冻成了冰,让人根本没法喝。你以为“比惨”能让对方心里平衡,其实是在泼冷水;你以为“我更惨”能让对方好受,其实是在堵死对方倾诉的路。可安慰的本质,从来不是比谁更惨,是让对方觉得“你的情绪被看见,你的难处被理解”——别用比惨泼冷水,别让你的“安慰”变成伤害。


最常见的“比惨”,是生活里的“无效安慰”。我邻居家的张阿姨就是这样,每次别人跟她诉苦,她都要比一比。有次楼下的李阿姨说“儿子最近不听话,天天跟我顶嘴,气死我了”,张阿姨马上说“你这算啥!我儿子上次跟我吵架,还离家出走了,我找了一晚上,差点报警,你那点事根本不算事”。李阿姨本来想找她聊聊天,结果被她这么一说,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再也不提儿子的事了。


还有次小区里的王叔叔说“退休工资太低,不够花”,张阿姨又开始比惨:“我退休工资比你还低两百块,每个月都得省吃俭用,你至少还有儿女补贴,我儿女都在外地,没人管我,我才难呢!” 王叔叔听得一脸无奈,只好说“那你更不容易”,然后赶紧走了。其实,别人跟你诉苦,不是想听你说“你比他更惨”,是想让你听听他的难处,说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不容易”,这样就够了。比惨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炫耀自己的“惨”,根本不关心他。


职场上的“比惨”,更会让同事关系变僵。我之前的同事老周,每次同事抱怨工作累,他都要插一嘴比惨。有次新来的实习生说“今天整理数据,眼睛都快瞎了”,老周马上说“你这算啥!我上次做市场调研,连续一个星期每天看几十份报告,最后眼睛都红了,还去医院开了药,你这点活算轻松的”。实习生本来想找同事聊聊天,缓解一下压力,结果被老周这么一说,觉得自己太矫情,再也不敢跟同事抱怨了。


还有次部门聚餐,同事小李说“这个月绩效没达标,扣了工资,心里不舒服”,老周又开始比惨:“我上个月绩效也没达标,不仅扣了工资,还被领导批评了,奖金也没了,你至少没被批评,比我好多了”。小李本来想找大家安慰一下,结果被老周比得没了脾气,只好默默地吃饭。职场上,同事之间互相倾诉,是为了缓解压力,增进感情,比惨只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懂得换位思考,根本没法跟你沟通,最后慢慢疏远你。


亲密关系中的“比惨”,最容易伤感情。我朋友小琳和她老公就是这样,每次吵架,都要比谁更委屈。小琳说“我每天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太累了”,她老公马上说“我每天加班赚钱,压力多大,你在家至少不用面对客户,我比你累多了”;小琳说“你好久没陪我逛街了”,她老公接着说“我上次想带你去旅游,你说没时间,我比你更想放松”。本来是想让对方理解自己的难处,结果变成了“比惨大赛”,最后越吵越凶,感情也越来越差。


小琳后来跟我说:“每次跟他比惨,我都觉得特别累,好像我们不是夫妻,是敌人,非要争个谁更惨。” 其实,亲密关系里的倾诉,是想让对方多关心自己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不是要比谁更惨。你不用跟对方比“我更累”“我更委屈”,只要说一句“我知道你很累,辛苦了”“我理解你的感受,以后我们一起分担”,就能让对方觉得温暖。比惨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的委屈,最后伤了彼此的感情。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跟人比“惨”?说到底,是“想被理解”和“怕被比下去”。我们总觉得,只有自己的“惨”比别人更甚,才能被对方理解,才能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孤单的”;我们又怕别人觉得“他比我惨,我那点事不算什么”,所以想通过比惨来证明“我也很难,我也需要被关心”。


还有些时候,我们是想通过比惨来“自我安慰”——看到别人的难处,再想想自己的“惨事”,觉得“原来我不是最惨的,心里平衡多了”。比如同事说加班累,你说自己更累,其实是在告诉自己“我加班累是正常的,别人比我更累”,这样就能缓解自己的压力。可这种自我安慰,是以牺牲对方的情绪为代价的,最后不仅没安慰到对方,还可能破坏彼此的关系。


更可怕的是,“比惨”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循环”。你越跟人比惨,就越容易关注生活里的“惨事”,越关注“惨事”,就越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最后陷入“觉得自己惨—跟人比惨—更觉得自己惨”的怪圈,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负面情绪。就像张阿姨,每次跟人比惨后,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难,每天都唉声叹气,觉得自己过得最不容易,结果心情越来越差,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我以前也是个爱跟人比惨的人,每次别人跟我诉苦,我都要把自己的“惨事”拿出来说一遍。有次我闺蜜说“被公司辞退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马上说“我上次被辞退后,找了三个月工作都没找到,最后只好降薪入职,你至少还有存款,比我好多了”。结果闺蜜没说话,过了很久才跟我说“我本来想找你聊聊,结果你一直在说自己,我觉得你根本不关心我”。从那以后,我才意识到比惨的危害,开始慢慢改变。


想要摆脱“比惨综合征”,其实很简单,就三步。


第一,先“倾听”,再“回应”,别着急比惨。当别人跟你诉苦时,先认真听完对方的话,别急着插话说自己的“惨事”。比如同事说“加班到九点,太累了”,你先认真听他说加班的原因、遇到的困难,等他说完了,再回应,别马上说“我比你更累”。倾听是最好的安慰,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听我说话,你在乎我的感受”,比说多少“我更惨”都有用。


我现在每次别人跟我诉苦,都会先认真倾听,不打断对方,等对方说完了,再跟他聊聊具体的情况,比如“加班这么晚,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需要我帮忙吗?”,这样对方会觉得很温暖,也愿意跟我多说几句。


第二,说“感受”,不说“对比”,认可对方的情绪。当别人跟你诉苦时,别用自己的“惨”去对比对方的“惨”,而是说出你对对方情绪的认可。比如闺蜜说“跟男朋友吵架了,心里难受”,你可以说“跟喜欢的人吵架,肯定特别难受,我以前也有过这种感觉,心里堵得慌”,而不是说“我上次跟我老公吵架,比你惨多了”。认可对方的情绪,让对方觉得“你懂我的疼,你知道我为什么难受”,这样才能真正安慰到对方。


小琳后来跟她老公吵架时,不再跟他比惨,而是说“我知道你上班压力大,每天加班也很累,我不是故意跟你吵架,就是觉得你最近陪我的时间太少了,心里有点不舒服”。她老公听了,也开始反思自己,说“我知道你照顾孩子也很累,以后我尽量早点下班,多陪你和孩子”。慢慢的,他们吵架的次数少了,感情也变好了。


第三,给“支持”,不给“评判”,帮对方解决问题。当别人跟你诉苦时,别评判对方“你这算啥”“你太矫情了”,而是给对方实际的支持。比如家人说“最近身体不舒服,总觉得累”,你可以说“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我陪你一起去”,或者“最近别太累了,我来帮你做点家务”,而不是说“我上次住院了,比你难受多了”。实际的支持比空洞的比惨更有用,能让对方觉得“你不仅理解我,还愿意帮我”,心里会温暖很多。


张阿姨后来也改变了比惨的习惯,有次李阿姨说“儿子不听话,跟她顶嘴”,张阿姨没有说自己儿子离家出走的事,而是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时候是会顶嘴,你别太生气,跟他好好说说,他会理解你的”,还跟李阿姨分享了自己跟儿子沟通的经验。李阿姨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愿意跟她多说了,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其实,安慰就像给花儿浇水,需要温柔地滋润,而不是用力地泼洒。比惨就是那用力的泼洒,不仅浇不透花儿,还会把花儿浇坏;而倾听、认可、支持,才是温柔的滋润,能让花儿慢慢绽放。


别再跟人比“惨”了!别让你的“安慰”变成泼冷水,别让你的倾诉变成“比惨大赛”。从今天起,先倾听,再说感受,给支持,让你的安慰真正温暖到对方。相信我,当你不再比惨时,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愿意跟你倾诉,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生活也会变得更温暖。


毕竟,安慰的本质是理解,不是比较;是温暖,不是冷水;是让对方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让对方觉得“你的委屈不值一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