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抓住国庆假期的尾巴,驾车进京。
因老公的产品有个投诉,再是有新产品需要试做,着急赶过去处理。可所有高铁票、火车票都售罄了。老公决定亲自驾车出发。
九点出家门,绕道去了趟市里修了眼镜,耽搁一个多小时。出市区上高速时,时间已到了十一点半。老公说:“明天见客户,今天也不用忒着急,慢慢走即可。”我接上道:“那咱们就一边赶路,一边‘享受’假期高速上路梗堵、车梗塞的特殊待遇。反正水果、零食、热水等必需品准备的非常充分,即使堵几个小时,也不会出现食无水荒的情况。”
今天是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正是游人回返的高峰。德上高速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进大广高速,车辆明显多起来。
在衡水下服务区,想着吃点东西,稍作休息。进服务区,车山车海,车满为患。找个停车位都需十几分钟。看到一个预备走开的车,我率先下车像捡到宝贝似的抢先一步来到慢慢退出的停车位前先占下,再等老公的车开进来。那时的我己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俨然集市上抢摊位卖菜的大妈,庸俗、低下,俗耐不堪。
服务区内的人也是人满为患,吃烤肠的,玉米棒的……双手捧方便面的最多,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顺着眼前的人流扫一圈,入眼的大都是头发凌乱、衣衫不整、目光无神、疲惫不堪,如被打败的逃兵一样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一看这就是假期出游回返的。
如我一样现在还处于一种精神抖擞、生龙活虎、雄赳赳气昂昂阶段的一定是刚起程往外走的。但此时的我淹没在一群返程的人群当中并没有感到精神上的优势,反尔仿佛看到了几天后回返的我。也许几天后的我与他们相比更有过之而不及吧。
吃饭的当儿,在同一餐桌上碰到一对爬泰山刚回来的夫妇。与他们聊起爬山的感受时,我说一定是又累、又堵、又热、又喝,又无助。特别是在泰山十八盘,向上望望,想打退堂鼓;向下看看,没有回路。那种力不从心,心余力绌的感受真是欲哭无泪。这是我去年国庆节前爬泰山的切身感受。可这对夫妇却说这次爬泰山一点也没感觉累。因为人太多了,你的前脚尖一直搭着前面人的脚后跟,根本走不动,爬两级就得歇一歇,爬爬停停,停停爬爬,两个小时的路程,走了六七个小时,除了时间难熬外,还真没感到累。
简单吃点饭,想着去厕所方便一下继续赶路。厕所门外竟排起了长长的如厕队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进洗手间。在全国都创卫生城,大大小小的厕所都非常干净整洁的时候,这里的厕所竟脏得任你怎么想都想像不到的不堪入目。污泥浊水,一片脏污狼藉。
继续上路。大广高速的路况没有德上段乐观多了。路上不断地出现拥堵路段。几乎每一地处的高速出口附近都要引起长短不一,时间不等的拥堵。每每快到一个出口处,就会收到导航说前方几公里处道路拥堵,预计通过时间多少分钟,请谨慎驾驶等的提示。短的拥堵大约五六公里,通过时间十几二十分钟。长的拥堵长至三十公里,通过时间一个多小时。只要堵起来,因车会越挤越多,就会堵得距离不断伸远,堵的时间不断拉长。常常是开始只有几公里的拥堵,堵着堵着最后竟堵起了二十几公里。
只是这一路的拥堵,并没有完全堵的车不能动,只是前行缓慢。走几米停一停,停一停再走几米。如蜗牛般,以轮胎直径的长度,一轮胎一轮胎地向前爬行。尽管我已做好高速堵车的准备,可真反复地堵起来,难免心情烦躁,产生几句牢骚、埋怨。老公却说我:“经常这里旅游、那里旅游,这里看风景、那里看景点,你去的地方不少了,游山玩水也看了不少风景。如此的高速堵车你还是第一次看,第一次感受吧。这也是旅游一大风景,一大看点。此时此刻你权当正置身于景点之中,正在观赏、享受堵车这个景点带来的乐趣你就不无聊了。”
“你可以尽情地欣赏每一辆品种不一、价格不同、豪华配置、一般配置等的高中低档各色各样的小汽车。在4S店只能看到一个品牌的汽车,可在这里,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汽车超市,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林林总总、大饱眼福。还不用买门票,多划算。”
“透过车窗你还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司机。开豪车的与开低档车的、年龄大的与年轻的、男士与女土,他(她)们脸上的表情、精神面貌是不是都不一样?”
“你看右前方那个奔驰车,开着车窗露出半个上身的小男孩,吃着火腿肠开心地不得了。双目里充满好奇,表情里充满享受。此时此刻的他也许感到堵车也比堵在家里写作业舒服多了吧。”
“你以前见过高速上跑摩托车吗?今天这一路堵来,一共见了不下十辆了吧。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你看到他们飞快地穿梭在拥堵的汽车狭缝、见缝插针地急驶而过时,你是为他们的洒脱而喝彩还是为他们的人身安全而担心。对于拥堵的我们来说,与其看他们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如说他们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做赌注,让人看得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听着老公这么一分折,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何不换一种想法、换一种心情来彻彻底底地享受这堵车的行程呢!
转换了思维心情顿时好转起来。
天色已接近傍晚,每每路过高速旁的村庄时,高速上就会弥漫起浓浓的烟草香,透过车的通风口慢慢地向车内渗透。触碰鼻孔的一瞬间,就被那种烟草香味带回了几十年前的农村老家。那是家的味道,那是小时候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
想起小时候的老家,大人们每天都忙于地里的活计。特别是秋收,一忙就是个多月,忙得一天三顿饭都吃不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哪还有功夫管孩子。大点的孩子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替父母分担。每天放学后,书包一放就往地里跑。半大孩子已有了一把子力气,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大人,多了帮手,大人们也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顺畅了许多。
那些年纪小些的学生们,俗称吃奶的孩子,放学后经常疯玩到忘记回家的路。大人们收工回家,饭也做好准备吃饭了,才发现还有熊孩子没回家。多是疲劳的母亲跑到大门外,村街口扯着噪子开始哟呵:xx回家吃饭了。每天的傍晚,整个村庄弥漫在家家户户烧柴的烟草香的空气中,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家长喊小孩子回家吃饭的不同叫喊声。今天在高速上闻到的烟草香竟又找回了儿时的那种味道、那种感觉。只是少了那种久违的叫喊声。
五个小时的行程,走走堵堵地花费了九个小时,尽管有些疲惫、有些劳累,可一路的高速风景也非常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