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次Unit 3 “What do we look like?” 教学围绕词汇复习、句型巩固、主题渗透及情感激励展开,整体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现将教学中的亮点及可优化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亮点

(一)词汇复习“情境化”,夯实基础更高效

针对“I, are”等代词、系动词及“eye, ear, mouth”等身体部位词汇的复习,未采用单一跟读模式,而是设计了“身体部位指认赛”和“快速反应游戏”。例如,教师用英语指令“Point to your nose!”,学生快速指出对应部位并重复词汇;小组竞赛中,成员轮流用“I have...”描述同伴的身体部位,如“I have a big mouth”,既强化了词汇记忆,又自然衔接了新句型,让复习环节脱离枯燥,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基础词汇掌握准确率显著提升。

(二)句型教学“梯度化”,突破重点更顺畅

核心句型“I have a...”的教学遵循“感知-模仿-运用”的梯度设计。首先,通过教师示范“Look! I have a face.”,结合夸张的面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句型含义;接着,提供“a nose/an eye”等搭配卡片,让学生进行“句型填空”练习,明确“a/an”的简单用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外貌,用完整句型描述,如“I have eyes. I have a small nose.”。层层递进的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多数学生能熟练运用句型进行日常表达,达成了句型教学的核心目标。

(三)主题渗透“绘本化”,价值引导更自然

将“some people look different. It is ok to be different.”的主题融入绘本《It is OK to have different...》,是本次教学的核心亮点。通过展示“long nose, big ears, no hair”等绘本画面,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不同外貌都很正常”,再延伸到“different moms, different dads”,让学生理解“差异”不仅存在于外貌,也存在于家庭中。绘本故事贴近学生认知,避免了生硬的说教,为后续情感激励做好了铺垫,学生在倾听时专注度高,对“差异”的接纳度明显提升。

(四)情感激励“个性化”,提升自信更深刻

在绘本教学后,设计“自我激励”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说“I am special, I am important.”。教师先举例:“I have short hair. I am special!”,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特别之处”,如有的学生说“I have big eyes. I am important!”,有的学生说“I have a small mouth. I am special!”。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自身优势,在表达中收获自信,课堂上多次出现学生主动举手分享的场景,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让语言学习与情感成长同步发生。

二、可优化点

本次教学在时间分配上略有不足,“自我激励”环节学生分享热情较高,导致后续课堂小结稍显仓促,未能充分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后续可在教学设计中预留更多弹性时间,确保每个环节既能充分展开,又能完整收尾。

整体而言,本次教学通过多样的活动设计和自然的价值渗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接纳差异、肯定自我,教学效果超出预期。后续将继续优化时间管理,让课堂环节衔接更流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