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四十

曲池

李商隐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

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注解

1. 曲池: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

2. 日下:太阳落下去。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怅徙跸之留欢,眷回銮之馀舞。”唐李峤:“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

3. 自持:自己维持;自己坚持。唐皮日休诗:“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宋陆游《费夫人墓志铭》:“虽有疾,强自持不怠,至疾平,太夫人或终不知。”

4. 流艳:闪动的美丽光彩。

5. 急鼓: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宋杨万里诗:“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

6. 疏钟: 稀疏的钟声。清陈廷敬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长乐远疏钟。”清岑霁《贯华阁晚眺》诗:“轻飙起长林,疏钟应嵓谷。”

7. 张盖:张开伞盖;打伞。《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唐李贺:“列旆如松,张盖如轮。”

8. 判:分开。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9. 滟滟:水浮动貌。唐张籍诗:“避人引子入深堑,动处水纹开滟滟。”金元好《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10. 河梁:旧题汉李陵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简译:

此诗应作于开成二年(837)秋,李商隐参加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曲江池家宴,因邂逅王氏小女,有恋之作也。


曲江池边的夜宴上,你像鲜花一样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使我不能自持。又像月亮中闪动的美丽光彩,不知将会和谁相期相约呢。

急鼓乐断,传来让人忧愁的疏钟之声,到了灭烛闭灯宴会结束的时候。

打开车上的伞盖送你离去,回头再望时,却只有波光荡漾的江水,和丝丝在风中飘荡的垂柳了。

都说黄昏时河梁是人们的离散之地,可我却不相信此地会是我们永久的分别之处啊。


脉络浅析:

这是一首宴会后的思人之作,通过对宴会上所遇之人香艳美丽的描写,和分手后思念之情的倾吐,表达了对心仪之人的爱慕之心。


首联写宴会上心仪之人的美艳,这里使用了明喻和暗喻,“繁香”为花之暗喻,“月中流艳”为美丽之明喻。“与谁期”表达了倾慕之心。

颔联写宴会结束后情景,“急鼓疏钟断”和“休灯灭烛时”应该是“疏钟急鼓断”和“灭烛休灯时”的语序倒置。“分隔”和“迎忧”表达了难舍之意。

颈联承接上联写分别时情景,“江滟滟”水波荡漾之貌,喻心潮起伏之别愁呀。“柳丝丝”,思思之谐音,喻长久的思念也。

尾联使用了转折关系流水句句法,上句说,从来此地都是在黄昏时的离别之处,下句说,可是我不相信我们自此一别就不会再相见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执着之心。

整首诗使用转折关系流水句句法,以及比喻、语序倒置和谐音字等修辞语法,婉转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对心仪之人的爱慕、思念和执着之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花外踏香泥阅读 5,177评论 22 152
  • 送崔钰往西川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
    花外踏香泥阅读 7,162评论 25 160
  •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
    花外踏香泥阅读 7,466评论 26 169
  •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花外踏香泥阅读 7,591评论 18 167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 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
    花外踏香泥阅读 7,243评论 29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