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孔子《论语·颜渊》
让我想起这几天我们公司刚开始一起在读的《坛经》,书里有个人叫神秀,他在位置上很有名气了,大家都觉得他水平很高,也认为一定是他接班五祖的衣钵了。他自己却总是护着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正觉察自我内在的正义与慈悲。这个人虽然是小有名气,但是活得不通达,所以他心里总是很累,给五祖交个作业在门口迟疑了13次还是担心自己写不好会丢脸而退缩了,又是彻夜未眠。
所以有的人就是表面上有名声,就是孔子说的“色取仁而行违”,虽然在全国很有名气,但是未必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子张问老师怎么才算是通透的人生?结果自己对通透的理解是全国知名。这种好名的人,其实就是不通透的人生。因为一个人活得通透与否就看在名起名落的时候是否自己情绪稳定,名落孙山是否自卑,闻名天下是否骄傲,也就是总是谦逊的。这是一种优秀的内在品质,是孔子对通透的定义。
所以通透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是否正直善良,是否选择做一个有道义的人。而非一个看起来有名或者有钱的人,有名利也许只是一种结果,没有名利也许也只是一种结果,而面对任何一种结果我是否依然保持我的正直、善良、谦逊的本质,这才是验证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活得通透的重要衡量标准。
我觉得这也是验证一个人智慧高低的测验,就如同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多与少的时候是否依然都孝顺,面对客户付钱和不付钱的时候都保持微笑,面对同事的帮助和不帮助的时候依然保持协作,面对他人对我认可或者不认可的时候依然精进,面对经济低迷或繁荣时候依然热爱自己的工作,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依然相信社会是善良的,人是善良的。
所谓通透的人生,我想就是一颗通透的心而非一个结果。我看到六祖慧能在不识字,没有钱,没有名的前提下遭到别人的误解,贬低,被五祖安排到马房砍柴,在遭到所有的否定和排挤的时候依然保持善良,依然是快乐的,依然是自我精进的,这就是通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