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十)

原文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 文

12.20 子张问:“士人要表现出怎样的状态才算是通达了?”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国家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是有名声,不是通达。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到对别人谦让。这样的人在诸侯的国家一定通达,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通达。有名声的人,表面上要实行仁德而行动上却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迟疑。他们在诸侯的国家一定虚有其名,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虚有其名。”

引申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有名气不等于有实力

在本章中,子张认为一个人有名气,就说明学问做到家了,可以称之为“通达”了。但是孔子非常明确地指出,“闻”和“达”是有区别的,有名气不代表有实力。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出名而出名,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动作变形”,所言所行并非发自本心,只为哗众取宠。时间长了,他的面具可能摘不下来,变成了一个虚伪的名人。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实至名归,而非浪得虚名。

感悟

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到对别人谦让。

我认为,通达的人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对人对事,都能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而在现实中,尤其职场上,不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扒高踩低的人。在不涉及自己利益时,调子唱得很高。

百度上通达的解释是通情达理,不死板。

内省,自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但还做不到通透。遇人遇事,有点耿直,缺乏变通。

来到了学论语训练营,相信自己会有所改变。

原文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tè]与?一朝[zhāo]之忿[fèn],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 文

12.21 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

引申

先事后得:莫问结局如何,但求落幕无悔

很多求职者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在面试时急于打听薪资待遇,把问工资看成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诚然,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这是我们的合法权益。但如果过于看重薪资,忽略了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你自己很难在工作中体验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也很难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影响自己的职场发展。所以永远要先问“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得到什么”,这样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的意义和乐趣,也不会留有遗憾。

感悟

只管努力,莫问前程。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付出的每一份努力,生活都会在某一个时点或角落,让你收获意外的惊喜。

记住,我是一切的根源。内归因解决问题,外归因重复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课程原句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雪莲117阅读 4,053评论 0 3
  • 《颜渊篇》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9f1c26c9f423阅读 669评论 0 0
  •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
    一尘了心阅读 1,644评论 0 1
  •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想读,可是《论语》并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而且就算有时拿起来读一读,也很难坚持下去。 那天看...
    阳光Sunflower阅读 4,272评论 2 2
  • 原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
    爱读书的无业游民阅读 3,41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