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齐桓公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趁着这荣誉加身的好机会齐桓公在葵丘再次声势浩大的召来诸侯会盟。
那一天葵丘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人潮人海锦旗招展,齐桓公郑重地登上会盟的高台,祭拜天地之后和诸侯歃血为盟。然后周天子的使臣当众宣布天子的诏书,赐给齐桓公胙肉……
众诸侯无不羡慕,更加以齐桓公马首是瞻。然后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
盟约内容体现了齐桓公的政治理念,他希望春秋各国能在他的领导下不互相攻伐,要互相扶持别国灾荒时要积极帮助;明令各国不要胡乱更换太子,这是诸侯国动乱之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人参政……
齐桓公的意图很明显是希望诸侯国在政治上和平互助,经济上互相协作,还要维护宗法秩序。其实在当时混乱的时代这根本就是齐桓公的一厢情愿,说白了就是空中楼阁罢了。这就体现了齐桓公霸权主义的不足之处,大家知道你是霸主都害怕你在会盟时众口一词都信誓旦旦地要遵守盟约,可是一回国众位诸侯还不是自行其是该干嘛干嘛吗?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只能行“霸道”至于统一天下的“王道”齐桓公却有心无力,就算管仲也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他管仲也是周王室的后裔是不会让齐国取周室而代之的。
但是葵丘会盟后齐桓公一直都沉浸在那种君临天下的美妙感觉中,这位霸主开始暗戳戳的希冀真能成为号令天下的那个天子,而不是什么盟主。齐桓公按耐不住自己那热血沸腾的野心,他决定先探探路子——对臣下们说要去泰山封禅。
这下众臣子都炸了锅了封禅泰山可是上古三王以及有德天子才能干的事情啊,你想干啥?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管仲,他坚决不同意齐桓公的封禅之举。
齐桓公怒了他说:“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如此功业,三代之圣王也不过如此,何以不可封禅?”
别看齐桓公平时喝酒打猎泡妞,对自己干的大事门清啊。他私下一定有个小本本专门记载自己的辉煌壮举。管仲一看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去封禅了,得想个法子阻止不然齐桓公肯定晚节不保这几十年的努力可就全部白费了。
管仲不愧是千古第一相,知道正面劝谏不管用索性从另一方面来劝阻,他说道:“主君口口声声要封禅,你可知道封禅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黄土高坡产的优质黍禾做供神的祭品,江淮地区产的三脊菁茅做拜神的席子。还得事先有祥瑞之兆,什么东海的比目鱼啊,西海的比翼鸟啊,还有什么凤凰啊麒麟啊嘉谷啊,林林总总共要出现十五种祥瑞才行。现在什么征兆还都没有,荒草乌鸦倒是一大堆,这样就去封禅,得被皇天后土笑掉大牙的。”
管仲忽悠起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齐桓公一听原来封禅这么麻烦,顿时傻眼,那祭品啥的还可以弄来,可是所谓的祥瑞怎么搞,齐桓公听的脑壳疼,泰山封禅只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