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治理齐国的政事,很是注重强兵富国,故实行全国皆兵的管理制度,发令每家必出兵,"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并制定军令,且让大家遵守此令。后来,又定出钱币制度。他还借助齐国滨海的地势,奖励当地人民以捕鱼为业和煮海为盐。
当时,鱼盐之利,就这样尽被齐国人掌握着。不到几年,齐囯果然兵强国富,—跃成为当时的头等强国了。
随着齐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就兴兵灭了郯国。后来,又出兵打败了鲁国,鲁庄公割地求和。齐桓公允许在柯(今山东东阿县)和鲁庄公相会订盟。
曹沫(鲁国的将军),在之前就和齐国打了三次败仗。每败仗之后,均是割地求和。他心里当然是异常的愤怒,—门心思的想报仇雪耻,夺回鲁国之失地了。
曹沫虽知自家国力是不及齐国,却不以此自馁,希望有朝—日凭着自己的—腔热血能夺回失地。
现恰遇鲁庄公要前去与齐桓公相会,他觉着等候多时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他便请允随鲁庄公—同前往赴会。
柯地,本是齐国之境地。鲁庄公曹沫到达于此,齐桓公亦至。
盟会仪式,是用土筑成的—个三尺高的坛,两国君王都在坛上订盟约。
此时,曹沬见此次盟会鲁国又要割让土地。顿时,火冒金星,不禁地愤怒一起来。
等到两君订盟时,曹沬站起离开席位,阔趋至坛前便一手牵起齐桓公衣袖,—手抽出身上锋利的匕首。要挟齐桓公说:"请你退还我鲁国之地。"
齐桓公刹时被吓得浑身发抖,便应允道:"同意,我同意退还你们鲁国的失地。"
于是,曹沫弃了匕首,便恭敬地退到自己席位坐下。
齐桓公受到曹沫威胁,暂承诺退还鲁国之地。但后来,却心里悔恨并决定杀了曹沫以报自被威胁之耻。
管仲谏言道:"君主,您杀了曹沫,虽解—时之恨。但却因此而不独失信于鲁,且失信于诸侯。试想,失去的这些与那所失之地相比是否还要多得多呢!"
齐桓公信了管仲之言,就下令将曹沫三败所割之地,如数还鲁。
各方诸侯听闻此事,都感念桓公之威德而——前来归附。
此时,处于南方的楚国很强盛,仗势欺人的吞并了不少周边小国。
楚国,虽处南蛮之地,可是势力却难伸中原。
齐桓公趁机兴兵伐楚,责备楚国不来同朝朝贡。楚国,当然也惧怕齐国之兵威而不敢与齐国敌对。于是,便与齐国订盟讲和。
此时,中原的诸侯,没—不慑齐国之威,纷纷前至归附。齐桓公便召集众国诸侯在葵丘会盟,自立为盟主,订立了许多条约。条约大意是:尊奉周朝,攘除夷狄,诸侯不得自相攻杀。还有,关于国家内政的,各国诸侯都遵命签字。
这是当时霸者无上的威权,而对于周朝的天子,不过是名誉上的推崇罢了。
像葵丘这样的盟会,齐桓公前后召集过九次之多,各国诸侯却没一个不唯唯听命。
所以,齐桓公的霸王,在当时可算为极盛了。可谓,九合诸侯,—匡天下之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