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四的平方法则》背后的故事逻辑(之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在小说《四的平方法则》中笔者采用了四位仍然活着的主要当事人轮番充当第一人称叙述主体的写作手法。

小说中四个角色在不同回合中以不同顺序分别作为第一人称主体出场叙事

如表所示,全文分为四个回合,一共十六章,每一回合中四位叙述主体都将以特定顺序出场并进行“不可靠”叙述。当然,除了立场相对纯粹、中立的赵律师每一回合中都以不同出场顺序外,其他人都有可能在不同回合中出现在同一位置上。譬如松医师有三次在第二位出场,而虎总则有两次最后出场,而肖潇出场则多数都在后两位间。

这种排列顺序其实反映了四个角色在定位上的侧重点,譬如松医师其实同时被肖潇和虎总直接或间接利用向对方传递信号并发起试探,因此他的出场永远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又很少首先出场,因为他必须首先从其他人那里接受任务,接着立刻做出反馈。同理,虎总和肖潇作为两个端点的幕后操纵者,永远需要对本回合内其他人的言行进行时候评估,并判断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每个回合中的后两位才出场。

当然这种写作方法给阅读带来的一定挑战就在于,读者需要适应每个人都出来进行第一人称角度叙述带来的变化,尤其是那种跨性别的切换确实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其实这种尝试不仅给读者带来压力,对笔者而言也是一种突破,当然这种改变也许未必成功,因为男性与女性具有完全非对称的心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这可以用拉康对于男性与女性幼儿时期成长过程的差异有关,简单说就是,女性从来不曾面临过“阉割焦虑”的压力,而拥有男性不具备的“斐勒斯羡嫉”。

拉康理论中男女心理结构的非对称性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笔者尽量淡化性别给不同角色在思维方式和行事原则方面的区别,转而从不同角色之间的信息差以及与利益有关的立场出发凸显各自特点,以免由于作者表述方式受限而引喻失义。

事实上,在小说构思阶段,笔者还考虑到另外三位可能出现的角色,一位是从现场取走现钞的人,另一位刑侦,还有一位是法医。不过那样的话七乘七就将有四十九个章节,而且情节将延伸到Lily死亡事件的最终复原以及破案,并导致现有角色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整体的阅读难度和文章长度就超过简书常见作品的规格,因此只得将小说进展限于两派人之间的信息战和心理博弈。

此外关于导致双方互相试探和较量的那起事件的真相,笔者也采取了模糊处理的手法,即虎总是否真的目击了Lily死亡的现场,以及是否真的参与事后从现场拿走了遗落的现金,其实在文中并没有完全确定。尽管在第16章中拿出了部分美元现钞,但理论上讲那未必就是来自赃款,而同样有可能是因为赵律师在自己心目中占据了理想女友的地位而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财产托付给她以拉近关系而已。

是谁从现场拿走了现钞

这一逻辑其实在文中已经进行了铺垫,即虎总对女性照片文件夹的排序中将Sonia放在了象征完美的第十六位,而肖潇以及Lily分别位于象征着异常的第十三之前和之后,表明自己“无意识”中对她们的美色以及肉体的贪恋之余仍然是心有忌惮的。

另一方面,肖潇口中信誓旦旦宣传掌握了所以可能涉及此案人员的一举一动,其实可能跟多是基于她的盲目自大和胡乱臆想而已,因为她在事件中损失了大量钱财,急于锁定钱财的下落,同时又惧怕自己掌握此案内幕却知情不报的秘密暴露而导致警方调查,因此极度的恐惧和贪婪交织之下误导了她的思维和言行,这才是她不停地在进行这种“不可靠”叙述的根源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