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拙作小说《四的平方法则》昨天由 冬天开的猫 伯乐推文,并获得任真掌门超赞鼓励。在今早发布的昨(2025年5月10日)简书创作者“每日榜单”的排名中再次拔得头筹 。这是笔者第二次尝试挑战本次春季限定 “伪证”主题的形式写作活动。本次活动对“伪证”的开题主要围绕“不可靠的叙事者”延伸出去,而对所谓“不可靠”概念的不同理解也就形成了活动中作者们分别采取差异化写作方式的基础。
从表现形式来看,如同伯乐所提示过的那样,“不可靠”主要指叙事者的动机、身份、世界观(包括其精神状态)等与常理或者听取者的基本立场相悖。不过既然提到所谓“相悖”,也就意味着“不可靠”很可能只是一个相对存在的概念,即相对于听取方的立场,叙事者是不可靠的。事实上听取者本身其实也可以是不可靠的,不必把交流双方脸谱化,即哪一方一定站在公理或者常识一方。
如是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事实:在特定环境下或者时代背景中的基本立场完全可以随着周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譬如社会当下对于很多不同阶级、族群、利益团体之间矛盾的看法已经不再是非黑即白或者你死我活的,对很多过去不能接受的行为和思想也有了更多包容,因此把“不可靠”锚定为某种立场对立面的做法,本身反而可能是笨拙的,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出于平衡“不可靠”给叙事者本身带来负面标签的目的,笔者在写作中将这种特性赋予所有出现的角色,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相对于听取方进行不可靠的论述,而任何一个听取方随后在进行反馈或者下一个回合中转换为叙事者的时候也同样会基于自己相对的地位给出不可靠的陈述。这样就“不可靠”属性而言,任何角色都是基本平等的。
当然为了保证文章的可读性,不同角色进行不可靠叙述的立场必须保证充分的差异化,这不仅仅是出于各自不同的切身利益进行的考量,而是必须涵盖尽量广泛的、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
譬如从小说中实际上唯一真正的“我”也即原先在北京投资机构工作、一年前离职回天津改行到实业领域企业的“虎总”角度出发,不可靠叙述的根源可能在于其经历过的重大精神创伤导致由于恐惧而对明明发生过事件的否认和忽略,当然你可以说这种否认是基于欺骗的目的,也可以说是相关信息被“前意识”中的审查机制过滤掉了,而从“无意识”世界袭来的阴暗信息选被择性地无法表达出来。
在其他几位精神相对正常的叙述者中,投资公司的人资副总、Lily生前的死对头肖潇,虽然不是死亡事件的凶手,但事实上是完全知情的,由于怕被卷入警方的调查而对外隐匿了消息,同时又希望拿回事件中遗失的美元和人民币现钞而处心积虑安排各种渠道试探可能与该事件相关的虎总的动向。
相比之下,松医师作为肖潇的情夫和私人心理医生一开始站在女友的立场为其打探对手的心思,在意识到局面复杂且凶险后拒绝继续参与此事而故意向肖潇屏蔽掌握的直接信息,但仍然基于职业素养做出了对虎总心理状态相对正确的判断。
对于这个人物的处理告诉大家一个经验,即伪证与合伙逻辑甚至极其具有预见性和穿透力的分析并不矛盾,因为伪证也可以是片面的,是针对“部分事实”而做出的陈述。这恰恰和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一条社会经验有关,即:永远提防那些说出部分真相的人。一方面他说的可能99%都是对的,而且极有见地,但那1%的伪证可能恰恰是致命的。